焚如既已酷,生理各坎轲
予时年十五,天地一蜾蠃。
窜身城北门,尚忆双髻鬌。
秋暑七月半,汹涌沸炎堁。
日午饥无食,枝头得梨果。
不谓心尚孩,析薪未克荷。
先君儒起家,负冤踣奔播。
赭垣获苟免,小宅亦云颇。
先祖之旧居,竟弗脱此祸。
二三叔父家,赀产素不夥。
焚如既已酷,生理各坎轲。
老者渐丧亡,赖尝教敕我。
田屋悉破散,江湖走一舸。
掇科扬历久,身幸青紫裹。
中年营一区,稍于己意可。
紫阳正面南,乌聊在其左。
前荣艺花木,后圃莳菜蓏。
军兴盗贼起,万卷破甑堕。
乙未九月灾,天特赦么么。
岿然七十翁,吾其理归柁。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发生在诗人故乡的大火灾,反映了战争与动荡社会环境下人民的苦难。诗中充满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对于身处乱世的无奈和悲凉。
开篇“吾州斗大城,辛丑爇于火。”直截了当地表达了故乡城池遭遇的大火灾变,使用“辛丑”指代特定年份,增添了时间感。紧接着,“予时年十五,天地一蜾蠃。”诗人以个人的成长经历作为切入点,表达了对那段艰难岁月的记忆。
“窜身城北门,尚忆双髻鬌。”通过对往事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随后的“秋暑七月半,汹涌沸炎堁。”则描绘了火灾发生时的酷热与混乱。
“日午饥无食,枝头得梨果。”这一句节选出生存困境中的一丝温情,而“不谓心尚孩,析薪未克荷。”则透露出诗人内心对于成长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感慨。
后半部分,“先君儒起家,负冤踣奔播。”表达了对家族遭遇不幸的哀叹。随后的“赭垣获苟免,小宅亦云颇。”则是诗人对于个体命运与家庭安危的反思。
“先祖之旧居,竟弗脱此祸。”这一句表达了对家族历史与现实连续性的哀伤。而“二三叔父家,赀产素不夥。”则是对于亲族财物损失的感慨。
紧接着,“焚如既已酷,生理各坎轲。”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生命的无常。诗中的“老者渐丧亡,赖尝教敕我。”则是对于年长者的逝去与个人成长过程中所接受教育的感怀。
“田屋悉破散,江湖走一舸。”这一句节选出了一种流离失所的生存状态,而“掇科扬历久,身幸青紫裹。”则是对于命运多舛与个人幸存的庆幸。
后续部分,“中年营一区,稍于己意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有一定掌控能力的满足感。随后的“紫阳正面南,乌聊在其左。”描述了一种平静而安详的居住环境。
“前荣艺花木,后圃莳菜蓏。”这一句节选出了一种对于自然美景与日常生活和谐共存的情感。而“军兴盗贼起,万卷破甑堕。”则是对动荡时代下文化遗产遭受损失的哀叹。
最后,“乙未九月灾,天特赦么么。”这一句节选出了一种对于天灾的无奈与求生的态度。诗篇以“岿然七十翁,吾其理归柁。”作为结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历程中所遭遇的一切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接受。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故乡火灾、个人成长与家族历史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于时代动荡、个人命运以及文化传承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