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却思和议好,沙场不恨失嫖姚
出处:《和人岳王墓》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鄂王坟上哭南朝,声落钱塘作暮潮。
鸱革有膏成碧玉,蜀镂无气上丹霄。
松楸亦向黄龙指,风雨难将白马招。
今日却思和议好,沙场不恨失嫖姚。
鸱革有膏成碧玉,蜀镂无气上丹霄。
松楸亦向黄龙指,风雨难将白马招。
今日却思和议好,沙场不恨失嫖姚。
鉴赏
这首诗《和人岳王墓》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岳王墓这一历史遗迹,表达了对英雄岳飞的深切缅怀与感慨。
首联“鄂王坟上哭南朝,声落钱塘作暮潮”,以岳王墓为背景,借以表达对南宋王朝的哀悼之情。鄂王即岳飞,其墓位于杭州西湖之滨,钱塘江边,每当夕阳西下,江水泛起波涛,仿佛是岳王的悲鸣之声融入了自然之中,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氛围。
颔联“鸱革有膏成碧玉,蜀镂无气上丹霄”,运用比喻手法,将岳飞的英勇事迹比作碧玉般珍贵,而“蜀镂”则可能暗指岳飞的忠诚与坚韧不拔的精神,如同直冲云霄的丹霄,象征着岳飞虽已逝去,但其精神永存于天地之间。
颈联“松楸亦向黄龙指,风雨难将白马招”,进一步描绘岳王墓周围的自然景观,松树和楸树在黄龙(可能象征岳飞的英灵)指引下生长,即使风雨交加也无法召唤回岳飞的灵魂,表达了对岳飞英魂难以回归的无奈与哀伤。
尾联“今日却思和议好,沙场不恨失嫖姚”,则是诗人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岳飞之所以未能实现统一中原的大业,或许是因为当时朝廷的和议政策,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岳飞未能实现理想抱负的惋惜之情,同时也对和议政策持批判态度,认为这可能是导致岳飞悲剧的原因之一。
整首诗通过对岳王墓的描写,以及对历史人物岳飞的深情追忆,展现了诗人对英雄的崇敬与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