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百仞扶疏欲蔽牛,繁英簇簇炤炎州全文

百仞扶疏欲蔽牛,繁英簇簇炤炎州

明 · 陈邦彦
百仞扶疏欲蔽牛,繁英簇簇炤炎州
越裳译去珊瑚在,朝汉台荒宝炬留。
晓日趣装红叱拨,春风酣宴锦缠头。
仙人近识南中好,不住琼楼住绛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木棉树的壮观景象与繁茂之态,以及它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意义。首句“百仞扶疏欲蔽牛”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展现了木棉树高耸入云、枝叶繁茂的气势,仿佛能遮蔽牛群。接着,“繁英簇簇炤炎州”则点明了木棉花盛开时的热烈与鲜艳,如同火焰般照亮了炎热的州郡。

“越裳译去珊瑚在,朝汉台荒宝炬留”两句,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增添了诗歌的文化深度。越裳国曾以珊瑚进贡,而朝汉台则是古代朝拜汉朝皇帝的场所,宝炬象征着辉煌与荣耀。这两句暗示了木棉树不仅美丽,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价值。

“晓日趣装红叱拨,春风酣宴锦缠头”描绘了木棉树在晨光中与春风中的美丽景象,红艳的花朵在阳光下更加鲜艳夺目,仿佛是春日盛宴上的锦绣装饰。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木棉树以生命,使其成为春日美景的一部分。

最后,“仙人近识南中好,不住琼楼住绛楼”表达了对木棉树的喜爱之情,暗示了它不仅在人间受到赞誉,甚至在仙界也享有盛名。琼楼与绛楼分别代表了仙境中的两处居所,这一对比强调了木棉树之美超越了凡尘,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木棉树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其自然美与文化美的融合,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