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清明鬓未翁,邦君过我小园中
宋末元初 · 方回
甲戌清明鬓未翁,邦君过我小园中。
牡丹初喜开千朵,劫火何知付一空。
展转干戈春梦断,凄凉风雨客途穷。
九原可作应垂涕,今日前时事不同。
牡丹初喜开千朵,劫火何知付一空。
展转干戈春梦断,凄凉风雨客途穷。
九原可作应垂涕,今日前时事不同。
翻译
在甲戌年的清明时节,我已不再是年轻的鬓发之人,国君造访了我那小小的花园。初见牡丹盛开千朵,却不知战火将至,一切繁华瞬间化为空无。
战乱频仍,美好的春梦被中断,风雨交加,我的旅途充满凄凉。
假如地下有知,他们应当为今日的变迁而落泪,因为过去的事情已经完全不同。
注释
甲戌: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此处指具体某一年。清明: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表示对先人的怀念。
鬓未翁:形容人头发稀疏,已非青年。
邦君:古代对国君或地方长官的尊称。
劫火:比喻战争或灾难,如大火般毁灭一切。
展转:辗转反侧,形容心绪不宁。
九原:古代指墓地,这里指去世的人。
垂涕:流泪,表达哀伤或感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清明时节的宴会,诗人在自家的花园中与友人共赏牡丹之美。开篇“甲戌清明鬓未翁”即设定了时间与氛围,清明时节,风光明媚,而诗人的头发却已经斑白,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哀伤。
"邦君过我小园中"一句,则是说朋友、官员们纷纷来到诗人简陋的小园。这里的“邦君”指的是与诗人地位相当或稍高的友人,他们的到来为这场宴会增添了一份热闹和喜悦。
"牡丹初喜开千朵,劫火何知付一空"两句,通过对牡丹盛开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牡丹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繁华与荣耀,但即使是这些美丽的花朵,也终将随时间的流逝而凋谢。
"展转干戈春梦断,凄凉风雨客途穷"一句,则带来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现实中的孤独与凄凉。"展转干戈"暗示了过去战争或动荡的年代,而"春梦断"则是对那些逝去时光的无奈,"凄凉风雨客途穷"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现在孤独旅途中的感受。
最后两句"九原可作应垂涕,今日前时事不同"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刻无法复返的无奈与悲伤。九原即是指古代的一种边塞之地,而“垂涕”则是形容极度哀伤的情景。整首诗以清明时节为背景,通过对过往美好的回忆和现实中的孤独凄凉,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