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邦大官饫酒肉,村落饥民无粒粟
出处:《痛哭行》
元末明初 · 王冕
雨淋日炙四海穷,经纶可是真英雄。
岐丰禾黍泣寒露,咸阳草木来悲风。
京邦大官饫酒肉,村落饥民无粒粟。
东鲁儒生徒步归,南州野老吞声哭。
纷纷红紫已乱朱,古时妾妇今丈夫。
有耳何曾听《韶》、《武》,有舌不喜论诗书。
昨夜虚雷搥布鼓,中天月破无人补。
休说城南有韦杜,白璧黄金天尺五。
岐丰禾黍泣寒露,咸阳草木来悲风。
京邦大官饫酒肉,村落饥民无粒粟。
东鲁儒生徒步归,南州野老吞声哭。
纷纷红紫已乱朱,古时妾妇今丈夫。
有耳何曾听《韶》、《武》,有舌不喜论诗书。
昨夜虚雷搥布鼓,中天月破无人补。
休说城南有韦杜,白璧黄金天尺五。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冕的《痛哭行》,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社会的贫富悬殊和民生疾苦。首句“雨淋日炙四海穷”形象地展示了人民生活的艰难,接下来通过“岐丰禾黍泣寒露”、“咸阳草木来悲风”等景物渲染出凄凉的氛围,暗示了百姓的苦难。
诗人对比京城权贵“大官饫酒肉”的奢华与乡村“饥民无粒粟”的困苦,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东鲁儒生徒步归,南州野老吞声哭”进一步表达了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的无奈与哀痛。诗人感慨“纷纷红紫已乱朱,古时妾妇今丈夫”,揭示了性别角色的颠倒,反映出社会道德沦丧。
“有耳何曾听《韶》、《武》,有舌不喜论诗书”讽刺了当权者只顾享乐,不关心文化教育。“昨夜虚雷搥布鼓,中天月破无人补”运用象征手法,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最后两句“休说城南有韦杜,白璧黄金天尺五”借典故,暗指权贵阶层的豪奢,与民间疾苦形成鲜明对比。
整体来看,《痛哭行》是一首揭露社会现实、表达民生疾苦的悲愤之作,体现了王冕深沉的社会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