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砂拟作饭,临渴始掘井
出处:《诗三百三首 其九十七》
唐 · 寒山
蒸砂拟作饭,临渴始掘井。
用力磨碌砖,那堪将作镜。
佛说元平等,总有真如性。
但自审思量,不用闲争竞。
用力磨碌砖,那堪将作镜。
佛说元平等,总有真如性。
但自审思量,不用闲争竞。
注释
蒸砂:比喻徒劳无功的努力。拟作:企图。
饭:食物。
临渴:临时,急需。
掘井:挖掘水井。
用力:费力。
磨碌砖:磨砖。
那堪:怎能,哪里能够。
作镜:制作镜子。
佛说:佛教教义。
元平等:原始平等观。
真如性:事物的真实本质或真理。
但自:只须,只要。
审思量:仔细思考。
闲争竞:无意义的争斗。
翻译
试图蒸煮沙子当作饭,到口渴时才开始挖井。辛辛苦苦磨制砖头,哪能指望用来当镜子。
佛经中说万物平等,皆有真实的本性。
只需自我反省思考,无需无谓的争论。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寒山的作品,它蕴含了深刻的禅理和智慧。诗中开篇两句“蒸砂拟作饭,临渴始掘井”用生动的比喻指出了人们在面临困难时才寻求解决问题的常态,这是一种对人类行为的讽刺,也反映了人性的某些弱点。
接下来的两句“用力磨碌砖,那堪将作镜”则描绘了一种荒谬的情景——无谓地耗费力气去打磨一块普通的砖头,企图将其变成镜子。这既可以看作是对徒劳无功行为的嘲讽,也隐含着一种追求完美或不切实际愿望的批评。
诗歌最后两句“佛说元平等,总有真如性。但自审思量,不用闲争竞”则表达了禅宗对于一切万象本质上的平等看法,以及对内在真实本性的追求。诗人通过这句话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回归内心的修养态度。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禅理,展现了诗人的智慧与悟性,同时也启迪读者去思考生活中的真谛以及如何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世间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