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老欣添岁,归闲剩得春
出处:《挽觉非先生彭吏部》
宋 · 白玉蟾
公本篯仙后,缘何出自闽。
东山为别久,西浙得书频。
投老欣添岁,归闲剩得春。
满朝俱叹誉,八秩向精神。
见说临终日,鞭霆谒上真。
不能躬桂酹,千里一沾巾。
东山为别久,西浙得书频。
投老欣添岁,归闲剩得春。
满朝俱叹誉,八秩向精神。
见说临终日,鞭霆谒上真。
不能躬桂酹,千里一沾巾。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篯仙:篯铿,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仙人。闽:福建省的简称。
东山:泛指某处或代指友人的居所。
西浙:浙江西部地区。
投老:年老时。
八秩:八十岁。
上真:道教中对神仙的尊称。
桂酹:用桂木制的酒杯祭奠,表示敬意。
沾巾:流泪,表达哀思或怀念。
翻译
他原本是篯仙的后代,为何会来自福建。在东山分别已经很久,从西浙收到你的信件却频繁。
年老时我欣喜又增一岁,退休后闲暇中享受春天。
满朝的人都赞叹你的声名,八十岁的你依然精神饱满。
听说你在临终之日,还激动地去拜见天上的神仙。
虽然不能亲自敬酒,但千里之外我也为你洒泪。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作品,名为《挽觉非先生彭吏部》。诗中表达了对故人的追思和哀悼之情,以及对于逝者的崇敬与怀念。
"公本篯仙后,缘何出自闽"两句,作者以公本为主人公,描述他超脱尘世,达到仙境的状态,而他的精神或思想却源自福建(闽地),表达了对故人精神世界的追念。
"东山为别久,西浙得书频"则是说作者与公本在东山有过长时间的分别,但通过书信往来,保持着联系。这里的“东山”和“西浙”,可能指代特定的地点或心灵的寄托。
"投老欣添岁,归闲剩得春"表达了对故人晚年生活状态的描述,他虽然年迈,但依旧保持着乐观和平静的心态,即便是在退隐的生活中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满朝俱叹誉,八秩向精神"这两句强调了公本在世时所获得的广泛赞誉,以及他八十岁高龄依然精神矍铄的状态,显示出对故人生前形象和精神力量的高度评价。
"见说临终日,鞭霆谒上真"则是诗人对于公本去世前的情况进行描述,说的是临终之时,他仍旧保持着超然物外、坚定不移的真实自我。
最后两句"不能躬桂酹,千里一沾巾"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哀思和敬仰之情,因为无法亲身参与葬礼,只能远道寄托哀思,通过书信传达自己的怀念与尊崇。
这首诗通过对故人生平的回忆和赞美,以及对其精神世界的追思表达了深切的悼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