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飘然未可期,那堪重作看花诗
出处:《刘贡父见余歌词数首,以诗见戏,聊次其韵》
宋 · 苏轼
十载飘然未可期,那堪重作看花诗。
门前恶语谁传去,醉后狂歌自不知。
刺舌君今犹未戒,灸眉吾亦更何辞。
相从痛饮无馀事,正是春容最好时。
门前恶语谁传去,醉后狂歌自不知。
刺舌君今犹未戒,灸眉吾亦更何辞。
相从痛饮无馀事,正是春容最好时。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十载:十年。飘然:漂泊不定。
未可期:难以预料。
那堪:怎能。
重作:再次。
看花诗:赏花诗。
门前:门外。
恶语:恶言恶语。
谁传去:有谁传扬。
醉后:酒醉后。
狂歌:狂放歌唱。
自不知:浑然不觉。
刺舌:警示的话语。
君:你。
犹未戒:还在。
灸眉:用针灸治疗。
吾亦:我也。
更何辞:毫无退缩。
相从:相伴。
痛饮:痛快饮酒。
无馀事:常态。
春容:春光。
最好时:最美的时节。
翻译
十年的漂泊不定难以预料,又怎能再写赏花的诗篇。门外的恶言恶语有谁传扬,酒醉后的狂放歌唱自己却浑然不觉。
你如今还在用尖锐的话语警示,对于我用针灸治疗也毫无退缩。
相伴痛饮已成常态,此时正是春光最美的时节。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作品。从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一种生活中的无奈和自我安慰的情感。他提到“十载飘然未可期”,意味着时间流逝,自己对于未来却没有明确的期待或规划。接着,“那堪重作看花诗”则是说即便如此,也不愿再去写那些描绘春天景色的诗句了,这里的“看花”可能包含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无奈。
在“门前恶语谁传去,醉后狂歌自不知”的两句中,诗人描述了一种逃避现实的生活态度。面对外界的流言蜚语,他选择通过饮酒和高声歌唱来暂时忘却烦恼,但这种行为本身又带有一丝无奈和自嘲。
“刺舌君今犹未戒,灸眉吾亦更何辞”则是诗人对于自己过去的言行进行反思,他承认自己的直率有时可能伤害到他人,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性格难以改变的无奈。而“相从痛饮无馀事,正是春容最好时”则是在这样的心境下,与朋友们一起尽情享受饮酒和美好的春天,这里“春容”指的是春天的景色,也隐喻着青春和生命力的旺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进行反思,展示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所表现出的豁达与自嘲,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