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信舌头原没骨,撑起如来正法轮
出处:《喜吼万慧均二公从匡庐奉佛舍利还》
明 · 释今无
正当实处俱成幻,万法虚时亦是真。
须信舌头原没骨,撑起如来正法轮。
须信舌头原没骨,撑起如来正法轮。
鉴赏
这首诗深蕴禅理,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探讨了佛法中的核心概念。首句“正当实处俱成幻”借用现实与幻象的对比,强调了世间万物皆为虚幻,没有永恒不变的真实存在。次句“万法虚时亦是真”,则在否定虚幻的同时,又揭示了在万法虚无的背后,存在着一种更深层次的真实,即超越表象的真理。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转折,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宇宙人生的本质。
后两句“须信舌头原没骨,撑起如来正法轮”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精髓。这里,“舌头”象征着语言或教义的传播,而“没骨”则暗示了其无形无质的本质,强调了佛法的教义并非依赖于物质载体,而是超脱于形式的存在。通过“撑起如来正法轮”的比喻,诗人表达了佛法如同正法之轮,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其内在的真理和指引始终不变,如同佛陀所传的教义,永远指引着众生向善向真。
整体而言,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手法,不仅展现了佛教对宇宙人生深刻的洞察,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虔诚信仰。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佛法中关于空性、真如和言语的智慧,以及对真理持久不变性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