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波万木撼新秋,却笑茅庐似叶舟
出处:《次韵无党留别》
宋末元初 · 牟巘
涛波万木撼新秋,却笑茅庐似叶舟。
我但萧疏眠颍尾,君方矍铄向壶头。
早凉已喜无残暑,老别当须似壮游。
黄木扶胥最奇处,想留句子待浮洲。
我但萧疏眠颍尾,君方矍铄向壶头。
早凉已喜无残暑,老别当须似壮游。
黄木扶胥最奇处,想留句子待浮洲。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涛波:江涛。新秋:初秋。
茅庐:简陋的房屋。
叶舟:像叶子般的小船。
萧疏:简朴、清闲。
矍铄:精神饱满,健壮。
壶头:比喻人生的巅峰或重要阶段。
早凉:清晨的凉爽。
残暑:残留的暑热。
壮游:壮年时期的远游。
黄木扶胥:可能指一处风景名胜。
奇处:奇特的地方。
句子:诗篇。
浮洲:江中的小岛。
翻译
江涛汹涌,万木在秋天的新气息中摇曳,我却笑那茅屋如同一片小舟在其中摇摆。我只愿在颍水之尾过着简朴的生活,而你正值壮年,正活跃在人生的巅峰期。
清晨的凉意让我欢喜,因为暑气已消,就像年轻时的远游一样畅快。
在那黄木扶胥的奇特之地,我想留下诗句,期待它们随流水漂流到远方的浮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诗人离别时的情感。"涛波万木撼新秋"写出了秋风凄猛,树木摇晃的场景,而"却笑茅庐似叶舟"则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茅庐(一种用草编织的船)的喜爱,如同对待一艘小船一般。接下来的"我但萧疏眠颍尾,君方矍铄向壶头",则是诗人在描述自己静卧于简单的住所,而朋友却在精美的居所中,这里通过“萧疏”和“矍铄”的对比,展示了两种生活状态的差异。
"早凉已喜无残暑,老别当须似壮游"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天凉爽气候的喜悦,以及面对离别时的豁达态度。最后,"黄木扶胥最奇处,想留句子待浮洲"则是诗人想要在一个特别的地方(黄木)留下自己的诗句,以此来纪念这次离别。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于秋天美好景色的赞美,以及面对离别时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