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作渊明还栗里,肯从坡老乞常州
清末民国初 · 曹家达
循声不减顺阳刘,民吏思君尚未休。
已作渊明还栗里,肯从坡老乞常州。
丹枫江冷摇寒思,碧玉峰高起暮愁。
二十年来重回首,更无知己勖前修。
已作渊明还栗里,肯从坡老乞常州。
丹枫江冷摇寒思,碧玉峰高起暮愁。
二十年来重回首,更无知己勖前修。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刘谦山先生为官事迹的追忆和赞美,表达了对他的深深敬意与怀念。首句“循声不减顺阳刘”,以顺阳刘(指顺阳刘氏,古代著名循吏)为喻,赞扬刘谦山先生为官公正廉洁,深受百姓爱戴,名声不亚于历史上的循吏。接着“民吏思君尚未休”进一步强调了刘谦山先生在任期间与百姓的深厚情感,即使他卸任离去,百姓仍对他念念不忘。
“已作渊明还栗里,肯从坡老乞常州”两句,运用陶渊明归隐栗里和苏轼请求外放常州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刘谦山先生虽有归隐之心,但并未像陶渊明那样彻底远离官场,也没有像苏轼那样寻求外放以避政治纷争,而是坚守岗位,为民服务。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刘谦山先生的忠诚与奉献精神。
“丹枫江冷摇寒思,碧玉峰高起暮愁”描绘了一幅凄冷而壮美的画面,丹枫江边的枫叶在寒冷中摇曳,碧玉峰顶在傍晚升起的愁云,象征着刘谦山先生离开后留下的寂静与思念,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家乡和百姓的深切关怀。
最后,“二十年来重回首,更无知己勖前修”表达了诗人对刘谦山先生二十年前离任至今的感慨,以及对他的敬仰之情。二十年过去,回望过去,诗人感叹再无如刘谦山先生这样的知己可以激励后来的官员们效仿他的高尚品德和为民服务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刘谦山先生为官事迹的深情回顾,不仅表达了对他的高度评价和怀念,也寄托了对当代官员应具备的高尚品德和为民服务精神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