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于恐,不得其正
出处:《恐斋》
明 · 湛若水
临深履薄,匪曰觳觫。
震不丧匕,心非槁木。
上帝若临,天君自靖。
有所于恐,不得其正。
震不丧匕,心非槁木。
上帝若临,天君自靖。
有所于恐,不得其正。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学者湛若水所作的《恐斋》。湛若水以"临深履薄"起句,形象地表达了他对世事的谨慎态度,仿佛行走在深渊边缘,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匪曰觳觫"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内心感受,不是因为恐惧颤抖,而是出于对未知的敬畏。
"震不丧匕,心非槁木",他表明自己虽然面对动荡不安,但内心并非僵化无感,仍然保持着敏感和活力。这里的"震不丧匕"比喻即使在惊惧中,他的理智并未丧失,"心非槁木"则象征他的情感并未完全麻木。
"上帝若临,天君自靖",他相信如果得到神明的庇佑,内心的惶恐自然会平息,天意会自行安定。最后两句"有所于恐,不得其正"揭示了他之所以恐惧,是因为想要达到一种道德或精神上的正道,但又担心无法抵达。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湛若水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内心挣扎与自我期许,以及对天人合一理念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