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游子动乡思,征棹归来话乱离
出处:《寄怀林仲衡内弟》
清 · 吕敦礼
吴江游子动乡思,征棹归来话乱离。
北向孤鸿啼避弋,南飞乌鹊怨无枝。
膏腴旧业田存砚,兵燹馀生鬓欲丝。
十载还家辽海鹤,行装惟剩一囊诗。
北向孤鸿啼避弋,南飞乌鹊怨无枝。
膏腴旧业田存砚,兵燹馀生鬓欲丝。
十载还家辽海鹤,行装惟剩一囊诗。
鉴赏
此诗《寄怀林仲衡内弟》由清代诗人吕敦礼所作,情感深沉,描绘了游子归乡时的复杂心情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首联“吴江游子动乡思,征棹归来话乱离”,开篇即点明主题,游子在吴江漂泊,心中涌起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归途中的舟船(征棹)承载着游子的归心,而“乱离”二字则暗示了动荡的时代背景,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忧郁的氛围。
颔联“北向孤鸿啼避弋,南飞乌鹊怨无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游子比作北向飞行、躲避猎人捕杀的孤鸿,以及南飞后找不到栖息之地的乌鹊,形象地表达了游子在外漂泊的孤独与无助,以及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颈联“膏腴旧业田存砚,兵燹馀生鬓欲丝”,转而描写游子返乡后面对的现实。昔日肥沃的土地(膏腴旧业)如今可能荒芜,生活艰难;岁月的流逝使得游子的鬓发如丝,象征着时光的无情与人生的沧桑。这一联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反映了时代变迁对个体的影响。
尾联“十载还家辽海鹤,行装惟剩一囊诗”,以“辽海鹤”自喻,表示十年漂泊后的归家,如同辽海中的鹤终于找到了归宿。然而,归家之时,除了满载的回忆与思绪,仅剩下一囊诗作为行装,既表现了游子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也暗含了对过往经历的珍视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游子归乡时的复杂心境,以及对故乡、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