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凿尘根俱洗尽,可容香钵解金貂
出处:《天竺寺参观音大士像》
明 · 王弘诲
何来三竺倚山椒,妙相庄严绝世嚣。
祥鸟拟窥丹鹫出,昙花偏傍白猿娇。
摩珠峰顶晴看月,梵语江门隐听潮。
六凿尘根俱洗尽,可容香钵解金貂。
祥鸟拟窥丹鹫出,昙花偏傍白猿娇。
摩珠峰顶晴看月,梵语江门隐听潮。
六凿尘根俱洗尽,可容香钵解金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天竺寺中音大士像的庄严与超凡脱俗之感。首句“何来三竺倚山椒”以疑问开篇,引人入胜,随后点明音大士像所在之地,位于山巅之上,暗示其地位崇高。接着“妙相庄严绝世嚣”一句,赞美音大士像的神态与气质,不仅超脱世俗,更显神圣与庄严。
“祥鸟拟窥丹鹫出,昙花偏傍白猿娇”两句运用自然界的景象来衬托音大士像的非凡魅力,祥鸟似乎想要一窥究竟,昙花则特意靠近白猿,仿佛在表达对音大士的敬仰之情。这种巧妙的比喻,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
“摩珠峰顶晴看月,梵语江门隐听潮”进一步渲染了音大士像所处环境的静谧与神秘,晴朗的夜晚,珠峰之巅,月光如水;梵音缭绕,江面波涛轻吟,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净化与宁静。
最后,“六凿尘根俱洗尽,可容香钵解金貂”表达了参观者在音大士像前的心灵洗礼,六根清净,尘世烦恼得以消除,心怀虔诚,香钵中的香气可以洗净金貂的尘埃,象征着心灵的升华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天竺寺中音大士像的神圣与庄严,以及参观者在此所获得的心灵体验,充满了哲思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