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山试问何所有,一溪清泠嗽寒绿
也曾杖屦极跻攀,稍度湾埼转虚曲。
径踏青螭脊上行,所历渐高山渐束。
红亭白塔出湖外,下瞰诸峰等臣仆。
祖禅晏坐服生狞,法席宏开俨清肃。
何人梵呗呼僧定,划然透户如击筑。
浮岚暖翠忽纷披,依依精舍傍修竹。
至今犹作咿唔声,饱食颇惭空洞腹。
崎岖竟日亦已劳,应接满前端为目。
道人对境了无羡,折脚铛中煨脱粟。
小立为尔起深悟,愿事扫除甘播掬。
峥嵘岁月苦难记,三寸稚杉俄立鹄。
山中老宿亦向尽,访旧无人空感触。
细评道人似豪家,台殿耽耽枕岩谷。
当时气象雄一方,谁教劫火烧糜竺。
十年旧观未全还,金钱奔走倾缁俗。
何山试问何所有,一溪清泠嗽寒绿。
入门使我意也消,不省人间有华辱。
殆是高人胜士徒,山灵笑许兹论笃。
旷荡幽深两俱胜,胡不重游勇奔鹿。
多病欢娱久去心,良辰美景宁相属。
昏昏午窗供坐凉,跳丸西走白日速。
夜来可奈风雨尽,尽力催花亦良酷。
痛杀新红三万片,园林惨澹馀老木。
作诗遣愁愁未遣,那知翻作愁根窟。
古人真欲焚笔砚,苦语殆可书绅笏。
颇怜阮屐共嵇锻,更笑周妻与何肉。
留连一物即是碍,羡君开襟少嚬促。
爱诗乃复宜相似,句语卓荦光透幅。
倦还始觉心和平,人生有手莫操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王寅甫一同游览南山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首句“平生爱山苦趼足”,表达了诗人对山的喜爱之情,即使行走艰难也不减其兴致。接着,“况此对面美冠玉”一句,以“美冠玉”比喻眼前的山峰,形象地描绘了山的美丽。
“杖屦极跻攀”、“稍度湾埼转虚曲”等句,生动地展现了登山的过程,既有艰辛也有乐趣。诗人通过“径踏青螭脊上行”、“所历渐高山渐束”等描述,展现了山势的险峻与壮丽。
“红亭白塔出湖外,下瞰诸峰等臣仆”一句,以“红亭白塔”点缀山水,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表现了山峰的高大。而“祖禅晏坐服生狞,法席宏开俨清肃”则将宗教文化融入自然景观之中,增添了诗的意境。
“何人梵呗呼僧定,划然透户如击筑”描绘了僧侣诵经的情景,营造了一种宁静庄严的氛围。“浮岚暖翠忽纷披,依依精舍傍修竹”则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静谧与生机。
“至今犹作咿唔声,饱食颇惭空洞腹”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满足的感慨。“崎岖竟日亦已劳,应接满前端为目”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与欣赏。
“道人对境了无羡,折脚铛中煨脱粟”通过道人的形象,展现了对物质欲望的淡泊。“小立为尔起深悟,愿事扫除甘播掬”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内心的平静。
“峥嵘岁月苦难记,三寸稚杉俄立鹄”、“山中老宿亦向尽,访旧无人空感触”等句,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故人离散的哀伤。
“细评道人似豪家,台殿耽耽枕岩谷”、“当时气象雄一方,谁教劫火烧糜竺”等描述,展现了对历史变迁的反思。“十年旧观未全还,金钱奔走倾缁俗”则批评了社会风气的败坏。
“何山试问何所有,一溪清泠嗽寒绿”、“入门使我意也消,不省人间有华辱”等句,表达了对自然纯净之美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繁华的不屑。
“殆是高人胜士徒,山灵笑许兹论笃”、“旷荡幽深两俱胜,胡不重游勇奔鹿”等描述,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追求。
“多病欢娱久去心,良辰美景宁相属”、“昏昏午窗供坐凉,跳丸西走白日速”、“夜来可奈风雨尽,尽力催花亦良酷”等句,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自然现象的感慨。
“痛杀新红三万片,园林惨澹馀老木”表达了对自然景观变化的惋惜。“作诗遣愁愁未遣,那知翻作愁根窟”、“古人真欲焚笔砚,苦语殆可书绅笏”等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创作的执着与对语言表达的深思。
“颇怜阮屐共嵇锻,更笑周妻与何肉”、“留连一物即是碍,羡君开襟少嚬促”、“爱诗乃复宜相似,句语卓荦光透幅”等句,通过引用典故,展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欣赏与追求。
“倦还始觉心和平,人生有手莫操牍”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即在忙碌之后找到内心的平静,不再执着于繁琐事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对生活哲理的探讨、对历史变迁的反思,以及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