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生幸无事,自此乐尧风
出处:《河中献捷》
唐 · 张随
叛将忘恩久,王师不战通。
凯歌千里内,喜气二仪中。
寇尽条山下,兵回汉苑东。
将军初执讯,明主欲论功。
落日烟尘静,寒郊壁垒空。
苍生幸无事,自此乐尧风。
凯歌千里内,喜气二仪中。
寇尽条山下,兵回汉苑东。
将军初执讯,明主欲论功。
落日烟尘静,寒郊壁垒空。
苍生幸无事,自此乐尧风。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叛将:指背离或背叛的将领。忘恩:忘记恩情。
王师:朝廷军队。
不战通:无需战斗就达成和平。
凯歌:胜利的歌曲。
二仪:天地。
寇尽:敌寇被消灭。
条山:地名。
汉苑:皇家园林。
执讯:审讯俘虏。
论功:评定功劳。
落日:夕阳。
烟尘静:战争结束。
壁垒空:壁垒空无一人。
苍生:百姓。
幸:幸运。
无事:太平。
尧风:尧帝时代的和风。
翻译
背叛的将领早已忘记恩德,朝廷军队无需交战就达成通和。胜利的歌声在千里之内回荡,喜悦的气氛弥漫天地之间。
敌寇全部被驱逐到条山之下,士兵们返回汉苑东部。
将军开始审讯俘虏,英明的君主期待论定他们的功绩。
夕阳西下,战争的烟尘消散,寒冷的郊野只剩下空荡的壁垒。
百姓有幸过上太平日子,从此享受着尧帝时代的和煦之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役胜利后的景象。诗人通过“叛将忘恩久,王师不战通”表达了叛军长期以来对国家的背叛终于被平息,而正义之师则是轻松获胜,没有经历过激烈的战斗。这从侧面反映出王师的强大和正义的必胜。
“凯歌千里内,喜气二仪中”写出了战胜后的欢庆场景,凯旋的军队在千里之内传唱着胜利的歌谣,而这份喜悦的情绪弥漫于整个宇宙之间(二仪指天地),表现了人们对和平与胜利的渴望。
“寇尽条山下,兵回汉苑东”进一步描写了战后平静的景象。敌寇被消灭殆尽,军队则返程途经汉水之滨,这里“条山”可能是指某一特定的地理位置,而“汉苑”则可能是指汉朝时期的一处著名地点或军事要塞。
“将军初执讯,明主欲论功”表达了战后对将领的审问和对功绩的评定。在古代中国,战争胜利后常会有这样的程序,以彰显公正和赏罚分明。
最后两句,“落日烟尘静,寒郊壁垒空。苍生幸无事,自此乐尧风。”则描绘了战后的宁静与和平。夕阳下的烟尘安静,边塞的防护工事空寂,而百姓则因没有战争之患而感到庆幸,从此能够享受到像远古圣王尧那样美好的时代。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战前的混乱与战后的和平,以及人民对于安宁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明君贤将的赞赏,以及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期望。这不仅是对一次军事胜利的颂歌,也是对和平时代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