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鸣著盎中,宫声颇盈耳
出处:《十月初四日残夜 其二》
清末近现代初 · 郑孝胥
兰若初鸣钟,三杵辄小止。
忽催东方白,百馀犹未已。
来日行自来,尔意岂难俟。
牛鸣著盎中,宫声颇盈耳。
繁霜被屋瓦,欠伸我欲起。
忽催东方白,百馀犹未已。
来日行自来,尔意岂难俟。
牛鸣著盎中,宫声颇盈耳。
繁霜被屋瓦,欠伸我欲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时分的景象,以寺庙中的钟声作为开篇,"兰若初鸣钟","兰若"指的是佛寺,"初鸣钟"暗示天尚未大亮,但已有僧人开始敲钟。"三杵辄小止",描述的是钟声断断续续,每敲三下就暂停片刻。
接着,诗人写到东方渐渐发白,"忽催东方白",暗示时间的推移。然而,钟声仍未停止,"百馀犹未已",表现出钟声的悠长和不息。诗人借此表达对新的一天的期待,认为自然规律自会到来,无需急于等待。
"来日行自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从容的态度,未来的日出和生活都会如期而至。"牛鸣著盎中",引入乡村生活的元素,牛在陶罐中发出的叫声,增添了田园诗意。"宫声颇盈耳","宫声"可能指钟声,也可能是模仿宫廷音乐的钟声,给人以宁静和谐之感。
最后,诗人观察到"繁霜被屋瓦",暗示天气转凉,自己也感到困倦,"欠伸我欲起",通过伸懒腰的动作表达了准备起床迎接新的一天。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黎明前后的宁静与期待,以及诗人内心的平静与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