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霞锢疾廿年馀,断简残编老蠹鱼
烟霞锢疾廿年馀,断简残编老蠹鱼。
享帚自怜曾梦笔,藏山犹有未完书。
遥知宣室能前席,不向平津再曳裾。
韫椟非关求善价,逐臣终计在樵渔。
享帚自怜曾梦笔,藏山犹有未完书。
遥知宣室能前席,不向平津再曳裾。
韫椟非关求善价,逐臣终计在樵渔。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萱写给制府姚江王公的赠诗,表达对王公推荐地方人才的感激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典故,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高远的志趣。
首联“烟霞锢疾廿年馀,断简残编老蠹鱼”,诗人以“烟霞”象征隐逸的生活,“锢疾”暗示长期的疾病困扰,表达了自己过去二十多年隐居生活中的困顿与疲惫。“断简残编老蠹鱼”则以“断简残编”比喻残缺不全的书籍,而“老蠹鱼”则暗指自己如同久居书斋的老学者,饱读诗书,却未能施展才华。
颔联“享帚自怜曾梦笔,藏山犹有未完书”,“享帚”出自《庄子》,意为自得其乐,此处指诗人虽身处困境,仍自得其乐,且不忘梦想。“梦笔”则借用了文人梦中得笔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追求。“藏山犹有未完书”则暗示诗人还有许多未完成的作品,渴望得到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
颈联“遥知宣室能前席,不向平津再曳裾”,“宣室”和“平津”均为古代地名,这里借指朝廷或官场。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表达了对王公能够理解并推荐自己的期待,同时也表明自己不会像某些官员那样频繁出入官场,而是希望能得到真正的理解和赏识。
尾联“韫椟非关求善价,逐臣终计在樵渔”,“韫椟”出自《左传》,意为藏宝于椟,这里比喻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并非为了追求高价而展示才华。“逐臣”则是指被贬谪的臣子,诗人借此表达自己虽然曾经遭遇贬谪,但最终的归宿和追求在于回归自然,过着隐逸的生活,如樵夫渔父般自由自在。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典雅,通过丰富的比喻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