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奴魋髻一跛足,逐我下山如野鹿
出处:《九月晦日登烽火山》
宋 · 林亦之
兴来走上烽火山,著足不定秋风寒。
四边黄茅滑如雨,低头一看毛发竖。
几年要到紫菜乡,大练小练并东墙。
如今一时在眼傍,白云浮水天茫茫。
酒阑更欲吊虎屋,无端日脚相催促。
一奴魋髻一跛足,逐我下山如野鹿。
四边黄茅滑如雨,低头一看毛发竖。
几年要到紫菜乡,大练小练并东墙。
如今一时在眼傍,白云浮水天茫茫。
酒阑更欲吊虎屋,无端日脚相催促。
一奴魋髻一跛足,逐我下山如野鹿。
注释
烽火山:形容山势险峻。秋风寒:秋风带来的凉意。
黄茅:黄色的茅草。
毛发竖:形容惊恐或寒冷时的反应。
紫菜乡:指向往的地方。
大练小练:可能指练武场或训练场所。
白云浮水:云彩倒映在水面。
茫茫:广阔无垠。
酒阑:酒席将尽。
吊虎屋:凭吊某处遗迹。
奴魋髻:奴隶梳着奇特的发型。
逐我:追赶我。
野鹿:比喻其行动之急切。
翻译
兴致突发攀登烽火山,脚下摇晃感受秋风的凉意。四周黄茅湿滑如雨,低头一看不禁心惊胆战。
多年梦想去紫菜之乡,无论是大练还是小练都在东墙旁。
如今这一切近在眼前,只见白云漂浮水面,天地苍茫。
酒席将散,更想凭吊那座虎屋,无奈日头催促时光。
一个奴隶梳着椎髻,一个瘸足,像野鹿般追赶我下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兴之所至登临烽火山的场景。他感受到秋风的寒冷,脚下黄茅滑如雨,令他心生惊悚,连头发都竖立起来。诗人怀揣着对远方紫菜乡的向往,回忆起过去的修炼时光,那些岁月仿佛就在眼前,伴随着天边茫茫的白云和流水。酒过三巡,诗人又想起了虎屋,感叹时光匆匆,不觉日头催促。最后两句以形象的比喻收尾,一奴人形象奇特,一人为瘸足,他们如同野鹿追赶,生动展现了诗人下山时的情景。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