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不厌几回看
出处:《晚至忠信墟》
清 · 张应庚
山晚月初上,霜林起暮寒。
炊烟破归鸟,溪水落渔滩。
墟散人声寂,农闲岁事阑。
夕阳无限好,不厌几回看。
炊烟破归鸟,溪水落渔滩。
墟散人声寂,农闲岁事阑。
夕阳无限好,不厌几回看。
鉴赏
这首清代张应庚的《晚至忠信墟》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乡村画卷。首句“山晚月初上”,写出了山峦在夜幕降临之际,月亮悄然升起的景象,营造出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接着,“霜林起暮寒”描绘了霜降后树林中弥漫的寒意,暗示着季节的转换和夜晚的来临。
“炊烟破归鸟”描绘了炊烟袅袅升起,惊飞归巢的鸟儿,生动展现了乡间生活的日常与自然和谐共处。随后,“溪水落渔滩”则描绘了溪流潺潺,鱼儿归巢,渔民收网的场景,富有动态感。
“墟散人声寂”描述村落渐次安静下来,人们忙碌一天后各自归家,只剩下寂静的墟场。最后一句“农闲岁事阑”点明此时正值农闲时节,一年的劳作接近尾声。诗人以“夕阳无限好,不厌几回看”收束全诗,表达了对这田园风光的深深喜爱,以及对悠闲宁静生活的留恋和欣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与诗意,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深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