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无南北,几人相往还
出处:《斗山接待》
宋 · 刘黻
云水无南北,几人相往还。
井深应接海,石显为开山。
佛塔寒流上,渔帆夕照间。
何当脱尘鞅,分石伴僧閒。
井深应接海,石显为开山。
佛塔寒流上,渔帆夕照间。
何当脱尘鞅,分石伴僧閒。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云水:形容云雾缭绕的山水之间。南北:方位词,这里指东西方向。
相往还:互相往来。
井深:形容井很深。
应接海:意指井深得仿佛连接到海洋。
石显:石头显露出来。
开山:开凿山体。
佛塔:佛教建筑,多为塔形。
寒流:寒冷的水流。
渔帆:渔船上的帆。
夕照:傍晚的阳光。
尘鞅:尘世的束缚或劳累。
分石:分享石头。
僧閒:僧人的闲暇生活。
翻译
云和水不分东西,又有多少人来来往往。井深似乎连通大海,石头显现仿佛在开凿山峦。
佛塔屹立在寒冷的水流上,渔舟在夕阳下穿梭。
何时能摆脱世俗的束缚,与僧人一同分享宁静的石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出世离俗的境界,展现了诗人对佛法和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云水无南北,几人相往还。”这是诗人对于尘世间来去匆匆,终究迷失方向的感慨。云水象征着自由与流动,没有固定的方位,也没有固定的人群,只有少数能够真正领悟其意。
“井深应接海,石显为开山。”井水之深直达大海,石头在这里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可以开辟出一座山。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自然与精神世界相通的境界,是对内心世界的深邃和广阔的一种比喻。
“佛塔寒流上,渔帆夕照间。”诗人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景象,佛塔耸立在清冷的溪水之上,而渔人的小船则在晚霞的映照下缓缓前行。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更蕴含着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和谐。
“何当脱尘鞅,分石伴僧閒。”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够摆脱尘世的羁绊,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就像那些隐居山林、修行佛法的僧侣一样,将心灵安顿于清净之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精神世界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内在平静的心灵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