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持佛印久,标割魔军退
出处:《同马太守听九思法师讲金刚经》
唐 · 高适
吾师晋阳宝,杰出山河最。
途经世谛间,心到空王外。
鸣钟山虎伏,说法天龙会。
了义同建瓴,梵法若吹籁。
深知亿劫苦,善喻恒沙大。
舍施割肌肤,攀缘去亲爱。
招提何清净,良牧驻轻盖。
露冕众香中,临人觉苑内。
心持佛印久,标割魔军退。
愿开初地因,永奉弥天对。
途经世谛间,心到空王外。
鸣钟山虎伏,说法天龙会。
了义同建瓴,梵法若吹籁。
深知亿劫苦,善喻恒沙大。
舍施割肌肤,攀缘去亲爱。
招提何清净,良牧驻轻盖。
露冕众香中,临人觉苑内。
心持佛印久,标割魔军退。
愿开初地因,永奉弥天对。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晋阳:古代地名,象征智慧或尊贵。杰出:卓越出众。
空王:佛教中的概念,指超越世俗的智慧之王。
鸣钟:寺庙中的钟声,象征宁静和佛法传播。
梵法:印度古语,指佛教教义。
亿劫:极长的时间单位,形容时间之久远。
恒沙:比喻数量极大,如沙粒之多。
招提:寺庙的别称。
良牧:优秀的导师,比喻智慧的引导者。
标割:比喻战胜或驱逐。
初地:佛教中修行的阶段,象征初始的领悟。
弥天:形容广大无边,如天空一般。
翻译
我的导师如同晋阳的瑰宝,在壮丽的山河中最为杰出。他在世间真理的旅途中,心灵超越了空王的境界。
山中的虎兽因钟声而静伏,天龙听闻佛法聚在一起。
他的话语如同倾泻的水瓶,佛法如风中的笛声悠扬。
深深理解亿劫的苦难,巧妙比喻无尽的沙数。
他舍弃自我,割舍亲情,只为追求佛法。
寺庙何等清净,好比良牧停驻于轻盈的伞盖下。
在众香环绕中,他如明月照耀,置身于人们的教化之地。
心中持有佛的印记,驱散恶魔军队,步步向前。
愿开启初地的因缘,永远供奉对天地的崇敬。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聆听佛法的庄严场景,表达了对佛教义理的深刻理解和崇敬之情。开篇“吾师晋阳宝,杰出山河最”赞颂佛陀之智慧如同宝贵无比,超越尘世。接下来的“途经世谛间,心到空王外”则表明了在听法过程中,诗人跨越了凡尘的束缚,心灵飞升至更高层次。
“鸣钟山虎伏,说法天龙会”生动地描绘了佛寺钟声如同惊醒睡虎,佛陀讲经之盛况犹如天龙聚集。紧接着,“了义同建瓴,梵法若吹籁”则强调了佛法的圆满与深邃,如同古代智者所造之器具,同时佛法之传播轻松自如。
“深知亿劫苦,善喻恒沙大”表明诗人对佛教中轮回之苦、尘沙烦恼之广博的深刻领悟。“舍施割肌肤,攀缘去亲爱”则是对佛陀无私布施乃至牺牲自己肉身以饶益众生的崇高精神态度的赞美。
“招提何清净,良牧驻轻盖”中,“招提”指的是召集信徒,而“良牧”喻示着佛陀如同善良的牧者一般引导众生。诗人心怀敬仰之情,用“露冕众香中,临人觉苑内”来形容佛法之美好,如同众香汇聚,令闻者心灵得到净化。
“心持佛印久,标割魔军退”表明了诗人对佛陀智慧的长久铭记,以及通过这种智慧击败烦恼如同恶魔。最后,“愿开初地因,永奉弥天对”则是诗人的愿望,希望能够开启修行之路,永远向往并遵循佛法。
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宗教情怀和优美的艺术表现力,展现了唐代文人对于佛法的崇敬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