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须待一雪,我岂资暄妍
出处:《十月三十日晴暖而梅意殊冷也》
宋 · 舒岳祥
良月今日尽,始见小春天。
明日为子正,阳复于此焉。
墙阴委宿莽,已觉青娟娟。
坏壁出冻蝇,亦解飞翾翾。
向来可憎物,今者更堪怜。
梅梢太瘦生,此意正渺绵。
窥园频挟策,粒吐红豆鲜。
正须待一雪,我岂资暄妍。
明日为子正,阳复于此焉。
墙阴委宿莽,已觉青娟娟。
坏壁出冻蝇,亦解飞翾翾。
向来可憎物,今者更堪怜。
梅梢太瘦生,此意正渺绵。
窥园频挟策,粒吐红豆鲜。
正须待一雪,我岂资暄妍。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舒岳祥在十月三十日所见的景象,通过对天气和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秋时节的特别感受。"良月今日尽,始见小春天",暗指虽然秋月将尽,但初露春意,暗示着季节的转换。"明日为子正,阳复于此焉",点明冬至将近,阳气开始复苏。
"墙阴委宿莽,已觉青娟娟",写出了墙角的草丛在阳光下显得清新,透露出生机。"坏壁出冻蝇,亦解飞翾翾",即使是破败的墙壁,连冬蝇也开始活动,显示出冬季的逐渐消融。
诗人对梅的描述尤为深情:"梅梢太瘦生,此意正渺绵",梅花枝头虽瘦弱,却透出坚韧与期待,诗人的心境也与此相似,充满期待和感慨。"窥园频挟策,粒吐红豆鲜",诗人频繁地在园中漫步,欣赏红豆的鲜艳,寓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最后,诗人以"正须待一雪,我岂资暄妍"收尾,表达出对雪的渴望,认为雪的到来能带来真正的温暖,而他并不期待短暂的暖意,更向往深层的内在温暖。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独特感受和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