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桃花岩,得憩云窗眠
出处:《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
唐 · 李白
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
蓬壶虽冥绝,鸾鹤心悠然。
归来桃花岩,得憩云窗眠。
对岭人共语,饮潭猿相连。
时升翠微上,邈若罗浮巅。
两岑抱东壑,一嶂横西天。
树杂日易隐,崖倾月难圆。
芳草换野色,飞萝摇春烟。
入远构石室,选幽开上田。
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
永辞霜台客,千载方来旋。
蓬壶虽冥绝,鸾鹤心悠然。
归来桃花岩,得憩云窗眠。
对岭人共语,饮潭猿相连。
时升翠微上,邈若罗浮巅。
两岑抱东壑,一嶂横西天。
树杂日易隐,崖倾月难圆。
芳草换野色,飞萝摇春烟。
入远构石室,选幽开上田。
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
永辞霜台客,千载方来旋。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隐逸生活的悠然自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表达了诗人长时间的隐居生活以及对仙境的向往。"蓬壶虽冥绝,鸾鹤心悠然"则写出了诗人与世隔绝的宁静生活和精神上的超脱。
"归来桃花岩,得憩云窗眠"描绘了诗人返回桃花岩后的安逸生活,其中“得憩”一词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满足感。"对岭人共语,饮潭猿相连"则展现了诗人与山中居民的交往和与自然的融合。
"时升翠微上,邈若罗浮巅"中的“翠微”指的是云雾缭绕的高峰,“罗浮巅”则是道教传说中的仙境。此句表达了诗人心灵的高飞和对仙境的向往。
接下来的几句描写了山岭的壮丽景色,其中“两岑抱东壑,一嶂横西天”展示了山势的雄伟。"树杂日易隐,崖倾月难圆"则从侧面刻画出了山中树木和悬崖的密布与险峻。
"芳草换野色,飞萝摇春烟"描绘了自然界中春天的景象,“入远构石室,选幽开上田”则表明诗人选择深山隐居,并在那里耕作。
最后“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和“永辞霜台客,千载方来旋”分别强调了诗人对这片自然环境的独特情怀以及与世俗的彻底告别。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物的细腻描写,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大自然深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