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旌旗金鼓四十万,夜泊鸿门期晓战全文

旌旗金鼓四十万,夜泊鸿门期晓战

出处:《戏下歌
宋 · 司马光
项王初破函关兵,气压山河风火明。
旌旗金鼓四十万,夜泊鸿门期晓战
关东席卷五诸侯,沛公君臣相视愁。
幸因项伯谢前过,进谒不敢须臾留。
椎牛高会召诸将,宝剑泠泠舞席上。
咸阳灰烬义帝迁,分裂九州如指掌。
功高意满思东归,韩生受诛不复疑。
区区蜀汉迁谪地,纵使倒戈何足为。

拼音版原文

xiàngwángchūhánguānbīngshānfēnghuǒmíng

jīngjīnshíwàn鸿hóngménxiǎozhàn

guāndōngjuànzhūhóupèigōngjūnchénxiāngshìchóu

xìngyīnxiàngbǎixièqiánguòjìnjiégǎnliú

zhuīniúgāohuìzhàozhūjiāngbǎojiànlěnglěngshàng

xiányánghuījìnqiānfēnlièjiǔzhōuzhǐzhǎng

gōnggāomǎndōngguīhánshēngshòuzhū

shǔhànqiānzhézòng使shǐdǎowèi

注释

气压山河:形容气势之盛,如同山河都为之压抑。
鸿门:地名,此处指项羽军营。
沛公:刘邦的尊称。
须臾:片刻,极短的时间。
椎牛:宰牛,古代宴会的盛大开场方式。
义帝:楚怀王的后代,曾被拥立为傀儡皇帝。
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象征天下。
韩生:指韩信,因其出身贫寒,故有此称。
蜀汉: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
倒戈:比喻叛变,改变立场。

翻译

项羽刚攻破函谷关的军队,气势威猛如同山河燃烧的烽火般明亮。
四十万旌旗和金鼓在夜晚停驻鸿门,准备迎接拂晓的战斗。
函谷关以东的五个诸侯国被他席卷,沛公和他的臣子们面面相觑,心中忧虑。
幸亏项伯代为致歉,沛公才得以暂时脱险,不敢停留片刻。
项羽宰牛设宴召集将领,宝剑在宴席上闪烁,舞动着杀伐的决断。
咸阳城已成灰烬,义帝被迫迁徙,他轻易掌控着九州的局势。
功成名就的项羽意欲东归,韩信被杀,他不再有任何疑虑。
小小的蜀汉贬谪之地,即使他们倒戈,又能对他构成多大威胁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宏大的历史战役,语言雄浑,气势磅磅,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和艺术加工。

“项王初破函关兵,气压山河风火明。” 这两句立意高远,直接描写了项羽在初期击溃函谷关楚军的情况,展现出项羽的英雄气概及他所领导的楚军如同不可阻挡的力量。

“旌旗金鼓四十万,夜泊鸿门期晓战。” 这两句生动描绘了战场上的壮观景象和紧张的战斗氛围,旌旗金鼓是军队的象征,四十万大军的阵容显示出战争的规模和激烈程度。

“关东席卷五诸侯,沛公君臣相视愁。” 这两句则透露出战事背后的政治局势和人物情感。关东五诸侯被楚军所败,反映了项羽对抗秦的强大力量,而“沛公君臣相视愁”则表达了刘邦(沛公)及其臣子们面临困境时的忧虑心情。

“幸因项伯谢前过,进谒不敢须臾留。” 这两句显示了诗人对历史细节的关注,项羽的宽容和君子之风在这里得到了体现,同时也反映出刘邦等人的狼狈为奸。

“椎牛高会召诸将,宝剑泠泠舞席上。” 这两句通过椎牛宴会的情景,生动展现了项羽的威武和他对待部下的豪迈姿态,同时也透露出了战争胜利后的庆祝氛围。

“咸阳灰烬义帝迁,分裂九州如指掌。” 这两句则从宏观角度审视历史变革,咸阳城的毁灭象征着秦朝的覆灭,而“分裂九州如指掌”则表达了项羽对于天下大势的把控和预见。

“功高意满思东归,韩生受诛不复疑。” 这两句通过对比项羽与韩信(韩生)的不同命运,抒写出历史人物的荣辱沉浮,以及命运的无常。

最后,“区区蜀汉迁谪地,纵使倒戈何足为。” 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英雄末路的同情。蜀汉在这里代表着一个王朝的兴衰,而“纵使倒戈”则是对项羽最终失败命运的无奈叹息。

整首诗通过对楚汉战争关键时刻的描绘,展示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