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与晤语,已矣可如何
出处:《哭杨兵部凝陆歙州参》
唐 · 韩愈
人皆期七十,才半岂蹉跎。
并出知己泪,自然白发多。
晨兴为谁恸,还坐久滂沱。
论文与晤语,已矣可如何。
并出知己泪,自然白发多。
晨兴为谁恸,还坐久滂沱。
论文与晤语,已矣可如何。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人皆:众人。期:期望。
七十:七十岁。
才半:只有半数。
蹉跎:虚度光阴。
知己:知心朋友。
泪:眼泪。
自然:自然而然地。
白发:白发。
晨兴:早晨醒来。
为谁:为何。
恸:悲痛。
滂沱:哭泣不止。
论文:谈论学问。
晤语:交流话语。
已矣:已经过去。
如何:怎么办。
翻译
人们都期望活到七十岁,但实际寿命只有半数,怎能不算虚度光阴。一同流下了知心朋友的眼泪,自然而然地,白发就多了起来。
早晨醒来为谁如此悲痛,坐下后长久地哭泣不止。
谈论学问和交流话语,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又能怎么办呢。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表达了对故人去世的深切哀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人皆期七十,才半岂蹉跎”两句,说明人生短暂,计划和愿望往往难以实现。"并出知己泪,自然白发多"表达了悲伤和时光流逝的无奈感受。
"晨兴为谁恸,还坐久滂沱"两句中,“晨兴”指的是清晨醒来时的哀愁,而“还坐”则是指在座位上久久不能平复的情绪。诗人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展现了内心深处的悲痛和不舍。
最后两句"论文与晤语,已矣可如何"中,“论文”可能是指对逝者的怀念和纪念,而“晤语”则是生前与故人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已矣"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宿命感,"可如何"则是诗人在面对失去亲朋的痛苦中所发出的无助之声。
这首诗语言质朴而情深,用词精炼且富有意境,通过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悼,表现了作者对生命、友谊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