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焦公栖息后,何人洞里狎飞鸥
出处:《偕朱光山诸友登焦山寺》
明 · 梁孜
几年京口三山梦,乘兴招携得暂游。
云起半江浮远岫,月明千里落寒流。
僧扳绝顶看秋色,雁度轻阴下润州。
一自焦公栖息后,何人洞里狎飞鸥。
云起半江浮远岫,月明千里落寒流。
僧扳绝顶看秋色,雁度轻阴下润州。
一自焦公栖息后,何人洞里狎飞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登临焦山寺的壮丽景象和内心感受。首句“几年京口三山梦”,以“京口”代指镇江,暗含对江南山水的向往之情,将现实与梦境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渴望。接着,“乘兴招携得暂游”则点明了此次登临焦山寺的兴致勃勃与难得的机会。
接下来的两句“云起半江浮远岫,月明千里落寒流”,运用了精妙的自然景观描写,通过“云起”、“月明”、“浮远岫”、“落寒流”等意象,展现了江面的广阔与夜色的宁静,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深远,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僧扳绝顶看秋色,雁度轻阴下润州”则进一步描绘了登高望远的情景,僧人在山顶欣赏秋天的景色,大雁在轻薄的云层中飞过,降落在不远处的润州。这一画面充满了禅意和自然和谐之美,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最后,“一自焦公栖息后,何人洞里狎飞鸥”以历史人物焦公(可能指焦山寺的创始人或与焦山寺有关的历史人物)的典故,引出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以及对未来的思考。这里不仅表达了对焦山寺悠久历史的感慨,也隐含了对当下与未来生活的一种期待和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绘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