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去蝉声出,天晴鹤语多
出处:《寄孙路秀才》
唐 · 姚合
幽居邻里少,江际复山阿。
潮去蝉声出,天晴鹤语多。
老人能步蹇,才子奈贫何。
曾见春官语,年来虚甲科。
潮去蝉声出,天晴鹤语多。
老人能步蹇,才子奈贫何。
曾见春官语,年来虚甲科。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幽居:隐居。邻里:邻居。
江际:江边。
山阿:山崖。
潮去:潮水退去。
蝉声:蝉鸣声。
天晴:天气晴朗。
鹤语:鹤叫。
老人:年迈的人。
步蹇:步履蹒跚。
才子:有才华的年轻人。
奈贫何:因贫穷而无可奈何。
春官:古代官职,负责选拔人才。
虚甲科:选拔考试空缺。
翻译
我住的地方邻居稀少,紧邻江边又傍着山崖。潮水退去后蝉鸣声更显,天气晴朗时鹤叫频繁。
年迈的老人步履蹒跚,有才华的年轻人却因贫穷受困。
我曾听说春官的话,近年来选拔人才的考试空缺无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隐居生活,以及诗人对年轻才子的关心和对老人的赞叹。首句“幽居邻里少”表明诗人选择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人生,邻里稀少,体现出一种清寂与孤独。紧接着“江际复山阿”则描绘出了诗人隐居的自然环境,是在江边和山脚下的交界处。
第三句“潮去蝉声出”写的是自然景观中蝉虫的声音随着潮汐的退去而出现,显示了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活力。第四句“天晴鹤语多”则是描绘了一种晴朗天气中鹤鸣声频繁的情景,给人一种高洁脱俗之感。
在下半首,诗人转而关注到人事。“老人能步蹇”表达了对年迈但仍能行走的老人的赞美,而“才子奈贫何”则流露出诗人对于那些有才华却陷于贫困的青年人的同情和无奈。
末尾两句“曾见春官语,年来虚甲科”中,“春官”可能指的是某种官方的考试或选拔事,而“年来虚甲科”则表达了对过去岁月中那些空有其名、未能真正施展才华的人才感到惋惜。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和人生况味,抒发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