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不见语音改,是耶非耶灯前呼
出处:《仿杜工部同谷七歌》
明 · 虞淳熙
大妹哭夫城东隅,小妹哭夫海昌庐。
城隅泪干海昌湿,新鬼旧鬼争冥途。
买舟昨日吊新鬼,雉经暑月无完肤。
牵衣顿足相向哭,弟妹失声眼尽枯。
三年不见语音改,是耶非耶灯前呼。
可怜头上榛半尺,良人一掷簪珥无。
呜呼四歌兮转凄切,野田水涩寒声咽。
城隅泪干海昌湿,新鬼旧鬼争冥途。
买舟昨日吊新鬼,雉经暑月无完肤。
牵衣顿足相向哭,弟妹失声眼尽枯。
三年不见语音改,是耶非耶灯前呼。
可怜头上榛半尺,良人一掷簪珥无。
呜呼四歌兮转凄切,野田水涩寒声咽。
鉴赏
这首明代虞淳熙的《仿杜工部同谷七歌(其四)》描绘了两个失去丈夫的姐妹在城东和海昌两地的悲痛场景。诗中通过姐妹俩的哭泣,展现了她们对亡夫深深的哀悼之情。"城隅泪干海昌湿"一句,形象地刻画了姐妹二人哭声之持久,新鬼旧鬼争冥途则暗示了死亡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买舟昨日吊新鬼",写出了姐妹为祭奠亡夫而雇船前往的情景,"雉经暑月无完肤"则描绘了夏日酷暑下,丈夫遗体的惨状。
"牵衣顿足相向哭"和"弟妹失声眼尽枯"描绘了姐妹间相互扶持、悲痛欲绝的画面,"三年不见语音改,是耶非耶灯前呼"则表达了对亡者身份的确认和思念的深切。"头上榛半尺"象征着生活的困苦,"良人一掷簪珥无"揭示了家庭经济的艰难。
最后两句"呜呼四歌兮转凄切,野田水涩寒声咽"以歌声的凄凉和田野间的寒意,收束全诗,渲染出一种悲凉而又深沉的氛围,充分体现了虞淳熙诗歌的哀婉动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