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早不由田父懒,蚕迟端待柘阴成
出处:《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 其六》
宋 · 杨万里
荒馀只怪不愁声,好语烦君细细听。
秧早不由田父懒,蚕迟端待柘阴成。
秧早不由田父懒,蚕迟端待柘阴成。
注释
荒馀:荒芜之余。只怪:只因。
愁声:忧愁之声。
好语:美好的话语。
烦君:麻烦您。
细细听:耐心倾听。
秧早:稻秧早熟。
不由:不由自主,非…所为。
田父:农夫。
懒:懒惰。
蚕迟:蚕丝晚熟。
端待:正等待。
柘阴:柘树下的阴凉。
翻译
荒野之中,只剩下我独自承受寂寞,只因无人能理解我的忧愁,希望你耐心倾听我的话语。稻秧生长并非由农夫的懒惰决定,蚕丝的成熟还得等待柘树阴凉的到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杨万里在一个春雨绵绵的三月三日所作,标题为《三月三日雨中遣闷十绝句(其六)》。诗中的意境和用语都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细微之处的观察与感悟。
首句“荒馀只怪不愁声”,“荒馀”指的是田地的荒废,“不愁声”则是指雨声。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雨声所带来的宁静和安详之感,并非对现实生活中的烦恼。
接着,“好语烦君细细听”,诗人在邀请读者仔细聆听这春日的雨声,仿佛雨滴有着它独特的语言,而这语言蕴含了生命和自然界最深层的智慧。
第三句“秧早不由田父懒”,这里的“秧早”指的是稻秧(水稻)长得过早,需人工移植。诗中说“不由田父懒”,是因为即便农夫有所懈怠,这春天的秧苗也不等待人的劳作,就自行生长。
最后一句,“蚕迟端待柘阴成”,“蚕迟”指的是蚕虫吃桑叶而生丝的过程,缓慢而不急。诗中说“端待柘阴成”,意为等待着桑树的叶子长成,以供给蚕食用。这句表达了对自然界中万物生长规律的顺应和尊重。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雨中的田园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生命力和循环的赞美,以及对生活节奏的理解。它鼓励人们放慢脚步,聆听和观察周围世界的细微之处,从而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