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凉辞泽国,离乱到乡山
出处:《留别毗陵诸公》
唐 · 李嘉祐
久作涔阳令,丹墀忽再还。
凄凉辞泽国,离乱到乡山。
北固滩声满,南徐草色闲。
知心从此别,相忆鬓毛斑。
凄凉辞泽国,离乱到乡山。
北固滩声满,南徐草色闲。
知心从此别,相忆鬓毛斑。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久作:长期担任。涔阳令:古代官职,涔阳县令。
丹墀:皇宫中的红色台阶,代指朝廷。
忽再还:突然再次回到。
凄凉:悲凉。
辞泽国:告别水乡泽国。
离乱:战乱。
乡山:故乡的山。
北固滩声:北固山的江涛声。
南徐:古地名,今江苏镇江一带。
草色闲:草木悠然自得。
知心:知己。
从此别:从此分别。
相忆:相互怀念。
鬓毛斑:两鬓斑白,形容年老。
翻译
长久以来担任涔阳令,如今忽然返回朝廷离开繁华的水乡,身处战乱归乡之路
北固滩边涛声依旧,南徐草木显得悠闲
深知此别后难以再见,回忆中两鬓已斑白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祐的作品,名为《留别毗陵诸公》。从内容来看,诗人在述说自己长期担任涔阳县令后重新返回故乡的情景。全诗充满了对即将离去的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重逢渴望。
"久作涔阳令,丹墀忽再还" 表达了诗人长时间在外为官,最后回到家乡的喜悦心情。"凄凉辞泽国,离乱到乡山" 描述了告别时的凄凉氛围和内心的不舍。
"北固滩声满,南徐草色闲"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其中“北固滩”与“南徐草”构成鲜明对比,寓意诗人希望朋友们在各自的地方安然无忧。
最后两句 "知心从此别,相忆鬓毛斑" 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离别后彼此的思念之深。其中“鬓毛斑”形象地描绘出白发如霜,时间流逝带来的沧桑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离别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友谊深厚而持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