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宜夕月,安敢问霓裳
出处:《池上对月五首 其四》
宋 · 刘克庄
方士诳三郎,蟾宫事渺茫。
至尊宜夕月,安敢问霓裳。
至尊宜夕月,安敢问霓裳。
注释
方士:指古代修仙或炼丹的人,常有神秘色彩。诳:欺骗。
三郎:可能指某位名叫三郎的人物,也可能泛指君王。
蟾宫:指月宫,古人常以月宫比喻仙境。
渺茫:模糊、不清楚。
至尊:对最高统治者的尊称,这里指皇帝。
宜:适宜,适合。
夕月:夜晚的月亮,象征宁静和祥和。
霓裳:形容华丽的衣裳,也代指宫廷乐舞。
翻译
术士欺骗了三郎,关于月宫的事情显得模糊不清。至高无上的君主应当欣赏夜晚的月亮,怎么敢询问那华丽的霓裳呢。
鉴赏
这是一句颇具深意的诗句,出自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池上对月五首》之第四首。诗人通过这四个字,展现了他超凡脱俗的情怀和高洁的人格。
“方士诳三郎”,这里的“方士”指的是方术之士,他们以迷信的手段欺骗世人,而“三郎”则是对被欺骗者的代称。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上一些利用封建迷信手段进行诳骗行为的批判。
“蟾宫事渺茫”,“蟾宫”指的是月亮中的嫦娥神话,寓意深远而又遥不可及。“渺茫”则表达了事情的不确定和模糊。诗人借此暗示世间万象皆如月下之水,虚幻难以把握。
“至尊宜夕月”,这里的“至尊”指的是皇帝或高贵的人物,“宜夕月”则是说他们应该在夜晚仰望明月。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权贵者应有更远大志向和情怀的期许。
“安敢问霓裳”,“安敢”意味着不敢或难以,“问霓裳”则是询问天上的云彩。这里的“霓裳”象征着高远而神秘的事物。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面对浩瀚宇宙和自然之美时所产生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于超出凡尘事务的好奇与追问。
总体来看,刘克庄通过这四个字,不仅展现了个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也传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宇宙和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