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屏人事,北窗寄高眠
出处:《杂咏十首酬汪镇卿 其三》
宋 · 林景熙
老来屏人事,北窗寄高眠。
飘飖御风远,银阙开九天。
虎豹不见嗔,岂予有仙缘。
玉座覆红云,香炉霏紫烟。
黄冠立小兆,冉冉导我前。
下土虮虱臣,微衷怀欲宣。
兵戈幸休息,饥馑方连绵。
洪惟大生德,寔制水旱权。
愿言回哀眷,与世苏倒悬。
皇灵闵臣请,曰其启丰年。
再拜谢阙下,回飙堕林泉。
夜雷声殷殷,甘泽朝盈田。
沈思喜且惊,魂交非偶然。
士抱当世忧,天犹为之怜。
况此咎證臻,庸非燮理愆。
贞观有房杜,斗米曾三钱。
飘飖御风远,银阙开九天。
虎豹不见嗔,岂予有仙缘。
玉座覆红云,香炉霏紫烟。
黄冠立小兆,冉冉导我前。
下土虮虱臣,微衷怀欲宣。
兵戈幸休息,饥馑方连绵。
洪惟大生德,寔制水旱权。
愿言回哀眷,与世苏倒悬。
皇灵闵臣请,曰其启丰年。
再拜谢阙下,回飙堕林泉。
夜雷声殷殷,甘泽朝盈田。
沈思喜且惊,魂交非偶然。
士抱当世忧,天犹为之怜。
况此咎證臻,庸非燮理愆。
贞观有房杜,斗米曾三钱。
注释
屏人事:摒弃世俗事务。北窗:北边的窗户,指居室。
飘飖:飘忽不定的样子。
银阙:指宫殿。
仙缘:修仙的缘分或机遇。
玉座:宝座。
黄冠:古代道士的帽子。
小兆:小童或使者。
咎證:灾祸或过失。
燮理:调和治理。
翻译
晚年我摒弃俗务,静居北窗享受高眠。乘风飘摇远离尘世,仿佛升入九天的银阙宫殿。
猛虎豹子不再怒视,难道我有修仙的缘分。
玉座上覆盖着红云,香炉中紫烟袅袅上升。
身披黄冠的小童引导,引领我走向前方。
我是尘世卑微的臣子,内心忧虑渴望倾诉。
庆幸战乱暂息,但饥荒仍接连不断。
伟大的造物主恩德深厚,掌控着水旱的权衡。
恳求您垂怜,解救世间疾苦。
皇上的慈悲听到了我的请求,预示丰收之年即将来临。
我在宫阙下深深拜谢,旋风落入山林泉边。
夜晚雷声隆隆,清晨甘霖润满田间。
深思喜悦又惊讶,这并非偶然的交汇。
士人怀抱当世忧虑,上天依然给予怜悯。
更何况如今灾祸频发,怎能不是治理失当。
贞观年间有房玄龄、杜如晦,那时斗米仅值三钱。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林景熙的《杂咏十首酬汪镇卿(其三)》描绘了诗人晚年隐逸的生活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首句“老来屏人事,北窗寄高眠”表达了诗人年迈后远离尘世纷扰,在北窗下享受宁静的睡眠。接下来的“飘飖御风远,银阙开九天”运用神话意象,暗示自己超脱世俗,仿佛乘风直上仙界。
“虎豹不见嗔,岂予有仙缘”表达诗人自认为有仙人般的超然,不为世俗所恼。接着写到宫殿中的祥瑞景象,“玉座覆红云,香炉霏紫烟”,烘托出一种神秘而祥和的氛围。诗人想象自己被仙人引导,“黄冠立小兆,冉冉导我前”。
然而,诗人的目光并未完全脱离人间疾苦,“下土虮虱臣,微衷怀欲宣”,他关心着底层人民的困苦,希望能传达自己的忧虑。诗人祈求皇帝能体恤民生,“兵戈幸休息,饥馑方连绵”,希望天下太平,百姓免于饥荒。
最后,诗人以贞观时期的贤相房玄龄和杜如晦为例,感叹当今也有贤能之人,希望能够带来丰年。“愿言回哀眷,与世苏倒悬”再次强调他的愿望,而“皇灵闵臣请,曰其启丰年”则表达了对皇帝回应的期待。结尾处,诗人以“再拜谢阙下,回飙堕林泉”表达感激之情,雨后田间充满生机,诗人内心欣喜又惊讶,深感天意怜悯。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隐逸生活与社会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和民生福祉的深深关切,体现了古代士人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