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夷浮大舶,来筑数雉城
出处:《东都行》
明末清初 · 卢若腾
海东有巨岛,华人旧不争。
南对惠潮境,北尽温麻程。
红夷浮大舶,来筑数雉城。
稍有中国人,互市集经营。
虏乱十馀载,中原事变更。
豪杰规速效,拥众涉沧瀛。
于此辟天荒,标立东都名。
或自东都来,备说东都情。
官司严督趣,令人垦且耕。
土壤非不腴,区画非不平。
灌木蔽人视,蔓草?人行。
木杪悬蛇虺,草根穴狸鼪。
毒虫同寝处,瘴泉供饪烹。
病者十四五,聒耳呻吟声。
况皆苦枵腹,锹锸孰能擎。
自夏而徂秋,尺土垦未成。
红夷怯战斗,独恃火器精。
城中一炮发,城下百尸横。
林箐深密处,土夷更狰狞。
射人每命中,竹箭铁镖并。
相期适乐土,受廛各为氓。
而今战血溅,空山燐火盈。
浯岛老杞人,听此忧茕茕。
到处逢杀运,何时见息兵。
天意虽难测,人谋自匪轻。
苟能图匡复,岂必务远征。
南对惠潮境,北尽温麻程。
红夷浮大舶,来筑数雉城。
稍有中国人,互市集经营。
虏乱十馀载,中原事变更。
豪杰规速效,拥众涉沧瀛。
于此辟天荒,标立东都名。
或自东都来,备说东都情。
官司严督趣,令人垦且耕。
土壤非不腴,区画非不平。
灌木蔽人视,蔓草?人行。
木杪悬蛇虺,草根穴狸鼪。
毒虫同寝处,瘴泉供饪烹。
病者十四五,聒耳呻吟声。
况皆苦枵腹,锹锸孰能擎。
自夏而徂秋,尺土垦未成。
红夷怯战斗,独恃火器精。
城中一炮发,城下百尸横。
林箐深密处,土夷更狰狞。
射人每命中,竹箭铁镖并。
相期适乐土,受廛各为氓。
而今战血溅,空山燐火盈。
浯岛老杞人,听此忧茕茕。
到处逢杀运,何时见息兵。
天意虽难测,人谋自匪轻。
苟能图匡复,岂必务远征。
鉴赏
这首《东都行》描绘了明朝末年到清朝初期,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因外来侵略者(红夷)的入侵所引发的社会动荡与人民苦难的场景。诗人以“东都”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给当地带来的破坏与混乱。
首先,诗的开头描述了东都周边地理环境,强调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这里曾是华人避之不及的地方。接着,诗人描绘了红夷入侵后,他们建造城堡、进行贸易活动的情景,以及随后的战争爆发。战争的残酷性通过“一炮发,百尸横”的描写展现出来,形象地表现了战争的血腥和无情。
进一步,诗中描述了战争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如“灌木蔽人视,蔓草?人行”,以及“木杪悬蛇虺,草根穴狸鼪”等,这些描绘不仅突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间接反映了战争对社会秩序的破坏。
接着,诗人通过“病者十四五,聒耳呻吟声。况皆苦枵腹,锹锸孰能擎”等句子,直接揭示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包括疾病、饥饿等问题,展现了战争给普通民众带来的深重苦难。
最后,诗人在反思与希望之间徘徊,“天意虽难测,人谋自匪轻。苟能图匡复,岂必务远征”。这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于改变现状、重建家园的决心。
综上所述,《东都行》不仅是一首反映历史事件的诗歌,也是对战争与和平、自然与人类关系深刻思考的艺术作品。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表达,让读者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和人们内心的挣扎与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