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疏失林影,聒聒鸣乱蛙
出处:《去地草》
宋 · 李光
城东古双泉,清驶给万家。
瓶罂昼夜给,舶贾杂邻娃。
蛮童与蜑女,赤脚两髻丫。
常苦藻荇繁,滋蔓掩白沙。
萧疏失林影,聒聒鸣乱蛙。
十夫勇善没,入水初纷拿。
讵劳斧钺诛,芟荑费锄杷。
除恶去根本,无令再萌芽。
依凭绝纤鳞,惊惧失老蛇。
风吹有縠纹,月照无纤瑕。
铜盆湛冰雪,石鼎发乳花。
馀波及农圃,父老免叹嗟。
瓶罂昼夜给,舶贾杂邻娃。
蛮童与蜑女,赤脚两髻丫。
常苦藻荇繁,滋蔓掩白沙。
萧疏失林影,聒聒鸣乱蛙。
十夫勇善没,入水初纷拿。
讵劳斧钺诛,芟荑费锄杷。
除恶去根本,无令再萌芽。
依凭绝纤鳞,惊惧失老蛇。
风吹有縠纹,月照无纤瑕。
铜盆湛冰雪,石鼎发乳花。
馀波及农圃,父老免叹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城东双泉的景象,泉水清澈,日夜为千家万户提供水源。周边居民包括蛮童、蜑女等,他们提着水罐,忙碌于取水,船只和商人也在此地聚集。泉水滋养了周围的植物,却也带来了藻荇的生长,它们蔓延覆盖了白沙,影响了林木的倒影,引来蛙声嘈杂。
诗中提到,人们为了清除这些杂草,勇敢地跳入水中,奋力捕捉,甚至不惜使用工具,但诗人的观点是,与其暴力清除,不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避免再次滋生。这不仅保护了水生生物,如细小的鱼儿,也使得老蛇等动物得以安全。风吹过水面,留下细腻的波纹;月光照耀下,水面一尘不染,如同镶嵌在大地上的明镜。
最后,诗人赞美了经过治理后的泉水,如同铜盆中的冰块与雪水,石鼎中沸腾的乳花,既纯净又充满生机。此外,泉水还惠及附近的农田和菜园,让农民们免去了因缺水而产生的忧虑和叹息。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寓意深刻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爱护以及对和谐共生理念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