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时学客舂,昼夜不得卧
出处:《诗三百三首 其二七五》
唐 · 寒山
语你出家辈,何名为出家。
奢华求养活,继缀族姓家。
美舌甜唇觜,谄曲心钩加。
终日礼道场,持经置功课。
炉烧神佛香,打钟高声和。
六时学客舂,昼夜不得卧。
只为爱钱财,心中不脱洒。
见他高道人,却嫌诽谤骂。
驴屎比麝香,苦哉佛陀耶。
又见出家儿,有力及无力。
上上高节者,鬼神钦道德。
君王分辇坐,诸侯拜迎逆。
堪为世福田,世人须保惜。
下下低愚者,诈现多求觅。
浊滥即可知,愚痴爱财色。
著却福田衣,种田讨衣食。
作债税牛犁,为事不忠直。
朝朝行弊恶,往往痛臀脊。
不解善思量,地狱苦无极。
一朝著病缠,三年卧床席。
亦有真佛性,翻作无明贼。
南无佛陀耶,远远求弥勒。
奢华求养活,继缀族姓家。
美舌甜唇觜,谄曲心钩加。
终日礼道场,持经置功课。
炉烧神佛香,打钟高声和。
六时学客舂,昼夜不得卧。
只为爱钱财,心中不脱洒。
见他高道人,却嫌诽谤骂。
驴屎比麝香,苦哉佛陀耶。
又见出家儿,有力及无力。
上上高节者,鬼神钦道德。
君王分辇坐,诸侯拜迎逆。
堪为世福田,世人须保惜。
下下低愚者,诈现多求觅。
浊滥即可知,愚痴爱财色。
著却福田衣,种田讨衣食。
作债税牛犁,为事不忠直。
朝朝行弊恶,往往痛臀脊。
不解善思量,地狱苦无极。
一朝著病缠,三年卧床席。
亦有真佛性,翻作无明贼。
南无佛陀耶,远远求弥勒。
注释
出家:佛教术语,指放弃世俗生活,出家修行。奢华:过分的奢侈或浪费。
族姓家:家族姓氏,指家族荣誉。
谄曲:奉承、曲意迎合。
道场:佛教修行场所。
功课:佛教徒的日常修行活动。
六时:佛教术语,指一天的六个时段。
弊恶:邪恶的行为。
病缠:患病缠身。
无明:佛教中无知、迷惑的状态。
弥勒:佛教中的未来佛,象征希望与救赎。
翻译
你为何选择出家,以奢华生活求生存,延续家族姓氏。
甜言蜜语,心机深沉,
整天在道场礼拜,诵经修行。
焚烧神佛香,钟声高亢应和。
日夜不停学习,无法安睡。
只因贪恋财物,内心不自由。
见到高僧,反而嫉妒诽谤。
驴粪不如麝香,佛陀之名受辱。
出家人有强有弱,
高尚者受尊敬,德行令人敬畏。
帝王乘车接,诸侯恭敬迎接。
他们是世间福田,世人应珍视。
低劣者欺诈求取,
行为污浊,爱财好色。
身披福田衣,却耕田谋生。
借牛犁田,做事不诚实。
每日作恶,常受惩罚。
不懂善念,地狱苦无边。
一旦生病,长期卧床。
本有佛性却被贪婪蒙蔽。
南无佛陀,远望弥勒救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出家人的一种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同时也揭示了一些出家人的矛盾和社会的不理解。诗中通过对比高尚和低俗、真诚和虚伪的出家人,展现了佛法的普遍性和人性的复杂性。
诗人以尖锐的笔触批评那些只为物质利益而出家的僧侣,他们虽然身着袈裟,却心存世俗,甚至为了钱财而不择手段。这种对比手法强烈地抨击了当时佛教界的一些不正之风。
同时,诗中也表现出了对于真正修行者和佛陀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于那些真诚信仰、有道德的人的赞美。这些人能够得到世人的尊重,甚至君王和诸侯都会对他们表示敬意。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佛法的向往和追求,希望能远离痛苦,找到内心的平静和解脱。这首诗不仅是对出家生活的一种描绘,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和精神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