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兹傥无雨,何以能卒岁
出处:《书田中问示成父》
宋 · 赵蕃
每逢田中来,必问田中事。
言者为蹙頞,听者为酸鼻。
皆云水节愆,所以陂修废。
田栽未曾了,旱势已复至。
承天无可说,有淀亦将既。
早禾以日论,晚禾尚月计。
饿莩已五六,疫死又三四。
自兹傥无雨,何以能卒岁。
时成道危苦,示尔应歔欷。
言者为蹙頞,听者为酸鼻。
皆云水节愆,所以陂修废。
田栽未曾了,旱势已复至。
承天无可说,有淀亦将既。
早禾以日论,晚禾尚月计。
饿莩已五六,疫死又三四。
自兹傥无雨,何以能卒岁。
时成道危苦,示尔应歔欷。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田中:田间。蹙頞:皱眉叹息。
听者:听的人。
酸鼻:悲痛。
水节愆:雨水不足。
陂修废:灌溉沟渠废弃。
旱势已复至:旱情再次来临。
承天:向上天诉说。
淀:蓄水池。
早禾以日论:早稻按日计算。
晚禾尚月计:晚稻还需月余。
饿莩:饥饿的百姓。
疫死:瘟疫死亡。
无雨:无雨水。
卒岁:度过一年。
时成:世事。
危苦:艰难困苦。
示尔:以此表达。
歔欷:哀叹。
翻译
每当来到田间,必定询问田间事。说话的人皱眉叹息,听者也为之悲痛。
都说雨水不足,因此灌溉沟渠废弃。
田地还未插完秧,旱情又已袭来。
向上天诉说无门,蓄水池也将干涸。
早稻按日计算收成,晚稻还需月余等待。
饥饿的百姓已有五六成,瘟疫又夺去三四条生命。
从此若无雨水,如何度过这艰难岁月。
目睹世事艰辛,我以此表达哀叹之意。
鉴赏
这首宋诗《书田中问示成父》是赵蕃所作,表达了他对农村生活的深切关注和忧虑。诗人通过田间访问,详细了解农民的疾苦,描述了干旱带来的严重后果,如作物歉收、饥荒与疾病频发。他以“早禾以日论,晚禾尚月计”形象地描绘了农事的紧迫,以及百姓对雨水的期盼。诗中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结尾处“时成道危苦,示尔应歔欷”直接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悲悯与叹息,显示出其深厚的人文关怀。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