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峡,君知否
出处:《蜈蚣峡》
明 · 张弼
蜈蚣峡,君知否。
两岸高束水中流,蜿蜒屈曲如奔走。
支分派别一何多,绝险惊涛当峡口。
宋朝真相曾经过,霹雳青天笑挥手,蜈蚣之毒夫何有。
夜半月明闻棹歌,商旅舟师拍铜斗,上犹城中醉春酒。
两岸高束水中流,蜿蜒屈曲如奔走。
支分派别一何多,绝险惊涛当峡口。
宋朝真相曾经过,霹雳青天笑挥手,蜈蚣之毒夫何有。
夜半月明闻棹歌,商旅舟师拍铜斗,上犹城中醉春酒。
鉴赏
《蜈蚣峡》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张弼所作,通过对蜈蚣峡这一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历史背景。
首先,诗人以“蜈蚣峡,君知否”开篇,引人入胜地提出问题,激发读者的好奇心。接着,通过“两岸高束水中流,蜿蜒屈曲如奔走”的描述,生动地勾勒出蜈蚣峡两岸峭壁耸立、水流湍急的壮丽景象。这种蜿蜒曲折的地形,仿佛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了峡谷一种动态的美感。
“支分派别一何多,绝险惊涛当峡口”进一步揭示了蜈蚣峡的复杂地形和险峻之处,暗示了这里水流的凶猛与不可预测性。诗人巧妙地运用“绝险”二字,不仅描绘了峡谷的险峻,也暗含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宋朝真相曾经过,霹雳青天笑挥手,蜈蚣之毒夫何有”这一句,将历史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通过想象宋朝时期的历史事件,赋予了蜈蚣峡一种超然的神秘色彩。诗人用“霹雳青天笑挥手”这一夸张的比喻,既表现了自然界的伟力,也表达了对历史往事的感慨。
最后,“夜半月明闻棹歌,商旅舟师拍铜斗,上犹城中醉春酒”描绘了一幅夜晚月光下的宁静画面,商旅在船上唱着歌,舟师们敲击着铜斗,而上犹城中则传来阵阵欢声笑语。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蜈蚣峡的另一面——生活的温馨与和谐,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综上所述,《蜈蚣峡》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通过对历史、生活细节的融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文的深刻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