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纪事未应欺,寸管低徊几自疑
出处:《既作九辨诗因以自解》
明 · 郭之奇
三秋纪事未应欺,寸管低徊几自疑。
举国深谋惟倖免,微臣同疚敢痴迷。
官名礼乐容诗史,志在春秋独我师。
知罪从人真莫问,危言圣世尚当为。
举国深谋惟倖免,微臣同疚敢痴迷。
官名礼乐容诗史,志在春秋独我师。
知罪从人真莫问,危言圣世尚当为。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的《既作九辨诗因以自解》。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忧虑,以及在面对复杂时局时内心的挣扎与自我反省。
首联“三秋纪事未应欺,寸管低徊几自疑”点明了诗人的创作背景和心态。他以“三秋”象征时间的紧迫与历史的深远,表明自己在记录时事时不应有所隐瞒或欺骗,即使是在细微的笔触下也需反复斟酌,深感责任重大。
颔联“举国深谋惟倖免,微臣同疚敢痴迷”揭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忧虑。他意识到整个国家都在为避免灾难而进行深思熟虑的谋划,而作为微小的臣子,他也同样感到内疚和不安,不敢轻易迷失方向。
颈联“官名礼乐容诗史,志在春秋独我师”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文化的尊重与追求。他认为,无论是官名、礼乐还是诗史,都是历史的见证,而他的志向在于像《春秋》这样的经典一样,成为后世学习的榜样。
尾联“知罪从人真莫问,危言圣世尚当为”表达了诗人对于真理的坚持和对时代责任的理解。他知道自己的言论可能会触及某些敏感之处,但为了圣明的时代,他愿意说出真话,即使这意味着承担风险。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郭之奇作为一位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他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真理和正义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