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行同伦,中国本无患
出处:《江阴赵焕文茂才殉节纪书后》
清末近现代初 · 郑孝胥
天下行同伦,中国本无患。
贼臣倡犯上,举世乃好乱。
排满实邪说,不义岂尊汉。
斯民既趋利,倒戈复何惮。
能发不能收,瓦解变愈幻。
人人怀异志,所务在争纂。
神州遂陆沈,深谷化高岸。
名教益扫地,丈夫殊可贱。
伟哉赵茂才,一死定众眩。
夷狄犹有君,诸夏竟俱叛。
行天揭日月,顺逆所必辨。
薄俗诬大同,相率入焦烂。
纲常彼何罪,小康足为善。
老夫虽遗民,未死火在炭。
救民诚吾责,卫道待义战。
贼臣倡犯上,举世乃好乱。
排满实邪说,不义岂尊汉。
斯民既趋利,倒戈复何惮。
能发不能收,瓦解变愈幻。
人人怀异志,所务在争纂。
神州遂陆沈,深谷化高岸。
名教益扫地,丈夫殊可贱。
伟哉赵茂才,一死定众眩。
夷狄犹有君,诸夏竟俱叛。
行天揭日月,顺逆所必辨。
薄俗诬大同,相率入焦烂。
纲常彼何罪,小康足为善。
老夫虽遗民,未死火在炭。
救民诚吾责,卫道待义战。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的郑孝胥所作,名为《江阴赵焕文茂才殉节纪书后》。诗中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动荡、道德沦丧的深深忧虑。诗人指出天下本应遵循伦理秩序,但因奸臣煽动,导致人心混乱,推翻满洲统治的口号被鼓吹,正义被歪曲,人们追求私利,国家陷入危难。赵焕文作为文人,以身殉节,其英勇行为令人震撼,诗人借此强调了忠君卫道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夷狄尚有君主,而中原华夏却纷纷背叛,暗示了清朝末期的社会动荡和道德败坏。诗人批评世俗风气的浅薄,认为人们混淆了大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导致社会陷入混乱。他自称为“遗民”,表示自己虽身处乱世,但仍坚守道义,视拯救人民为己任,准备为维护伦理纲常而战斗。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时局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忠诚与道义的坚守,以及对社会变革的期待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