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人拥满墙头看,何用长安为好官
桃花流水思天台,季父有书夜到来。
我今不去胡为哉。
世上何人年百岁,天厚吾人岂无意。
从今百岁又几何,来日苦少去日多。
假令就有黄金百,已去光阴谁买得。
百岁千金买不回,一日三公换应直。
白玉为浆麟作脯,子拜父前父拜祖。
邻人拥满墙头看,何用长安为好官。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鏊所作,名为《送刑部员外郎王存敬省祖》。诗中描绘了游子东归的喜悦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首句“风飘飘,绶若若”,以自然景象起笔,营造出一种轻盈、自由的氛围,暗示着主人公即将踏上归途的心情。接着,“游子东归乐复乐”表达了游子对回家的期待和喜悦,这种情感在诗中贯穿始终。
“桃花流水思天台,季父有书夜到来”两句,运用了桃花、流水、天台等意象,以及夜晚收到家信的情景,既渲染了春天的美好,也寄托了对远方家人的思念。这里不仅有对家乡的向往,也有对亲情的深切怀念。
“我今不去胡为哉”一句,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和矛盾,既有对当前生活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接下来,“世上何人年百岁,天厚吾人岂无意”则提出了对长寿的渴望和对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从今百岁又几何,来日苦少去日多”这两句,诗人通过对比“来日”与“去日”的数量,强调时间的宝贵和生命的短暂,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活在当下。
“假令就有黄金百,已去光阴谁买得”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价值的认识,即使拥有再多财富也无法挽回逝去的时间,突出了时间不可逆的特性。
最后,“百岁千金买不回,一日三公换应直”强调了时间的无价,即使是高官厚禄也无法换取失去的时间。通过对比“百岁”与“一日”的价值,诗人再次强调了时间的珍贵。
“白玉为浆麟作脯,子拜父前父拜祖”这一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尊老爱幼、家族和谐的场景,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家庭伦理观念。
“邻人拥满墙头看,何用长安为好官”则是对社会现象的讽刺,表达了对追求官位的功利行为的批判,强调了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来自于家庭和亲情。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也有对生命、时间、家庭伦理等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