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冠一奇士,教我漱华池
出处:《次韵阎甥伯温池上八首 其七》
宋 · 晁补之
黄冠一奇士,教我漱华池。
茅檐夕坚坐,见月柳间低。
水虫时一出,细浪作鳞差。
流观起百虑,内视失群疑。
茅檐夕坚坐,见月柳间低。
水虫时一出,细浪作鳞差。
流观起百虑,内视失群疑。
注释
黄冠:指代隐士的头饰,可能象征其超然的身份。漱:清洗或漱口的动作。
华池:美丽的池塘,可能象征着清洁或灵性之源。
茅檐:简陋的茅草屋顶,形容隐居之处。
坚坐:静静地坐着。
见月:看到月亮。
水虫:指生活在水中的小生物。
鳞差:形容水波像鱼鳞一样层层叠叠。
流观:流动的景色,引申为观察或反思。
内视:自我反省。
群疑:孤独或孤立的感觉。
翻译
有一位奇特的隐士,教导我用华池之水漱口。在茅屋的傍晚静坐,看见月光透过柳树洒下。
水中的小生物偶尔浮出,水面泛起细细的波纹像鱼鳞般交错。
观赏流水引发了诸多思绪,内省中消除了孤立无依的感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题为《次韵阎甥伯温池上八首(其七)》。诗中描绘了一位隐居的黄冠奇士,他引导诗人体验一种清静的生活方式。在简陋的茅檐下,他们一同度过夜晚,静静地坐着,欣赏月光透过柳树洒下的景象。池塘中的水生动物偶尔浮出水面,微波荡漾,如同鱼鳞般闪烁。诗人在此情境中,观察自然,反思内心,顿觉纷扰的思绪得以平息,心灵上的疑惑也暂时消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