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夫偶奇货,末暮来钱塘
出处:《过深浦罗给事隐旧居》
宋末元初 · 方一夔
给事三父子,著籍古池阳。
贩夫偶奇货,末暮来钱塘。
维时汉运衰,紫宸厌天狼。
长鲸沸河洛,幅裂万里疆。
惟子晓大义,白笔摇风霜。
愿提十万旅,巢穴倾朱梁。
青云不假翼,无路凌高翔。
其事竟无成,青史垂芬芳。
中原转莽莽,一垤争侯王。
登高抉浮云,极目惨八荒。
遐想同心人,过君桥梓乡。
徘徊扣牧子,遗迹悲荒凉。
区区夏虫知,知我于诗长。
岂知用心处,流落不忘唐。
我欲传高士,置君后柴桑。
含情苦摇荡,伫立苍洲旁。
贩夫偶奇货,末暮来钱塘。
维时汉运衰,紫宸厌天狼。
长鲸沸河洛,幅裂万里疆。
惟子晓大义,白笔摇风霜。
愿提十万旅,巢穴倾朱梁。
青云不假翼,无路凌高翔。
其事竟无成,青史垂芬芳。
中原转莽莽,一垤争侯王。
登高抉浮云,极目惨八荒。
遐想同心人,过君桥梓乡。
徘徊扣牧子,遗迹悲荒凉。
区区夏虫知,知我于诗长。
岂知用心处,流落不忘唐。
我欲传高士,置君后柴桑。
含情苦摇荡,伫立苍洲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一位名为罗给事的古代隐士的追忆与敬仰之情。诗人方一夔通过叙述罗给事及其家族的历史背景,展现了其在动荡时代中的智慧与勇气。诗中提到“给事三父子”,暗示着罗给事家族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接着,诗人描述了罗给事在汉运衰微之时,洞察大义,以白笔(象征正直与公正)对抗邪恶势力,表达了他对正义的坚持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诗人还设想了罗给事若能率领十万军队,将叛乱势力连根拔起,恢复国家的和平与秩序。
然而,诗中也透露出一种遗憾与无奈,因为“其事竟无成”,暗示罗给事的理想并未实现,但他的事迹仍被载入史册,留下美名。这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虽未达成目标,却依然值得尊敬和纪念的态度。
最后,诗人感慨于时代的变迁和英雄的孤独,想象着与罗给事在故乡重逢的情景,以及对罗给事遗迹的哀思。他表达了自己对罗给事诗歌才华的欣赏,并希望将罗给事的精神传承下去,如同将其置于柴桑之地,寓意着精神的永恒与传承。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背景、情感的交织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展现了对中国古代隐士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