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高白社推尊宿,才比红楼更丽华
出处:《赠觉僧首 其二》
宋 · 葛胜仲
上堂慵算海边沙,分卫宁甘向七家。
篆笔颇疑传枣木,方袍不羡赐兰芽。
名高白社推尊宿,才比红楼更丽华。
连枉清篇洗尘滓,缄藏留与里人誇。
篆笔颇疑传枣木,方袍不羡赐兰芽。
名高白社推尊宿,才比红楼更丽华。
连枉清篇洗尘滓,缄藏留与里人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葛胜仲所作的《赠觉僧首(其二)》。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僧人的形象,通过对比和比喻,展现了僧人的生活态度与精神追求。
首句“上堂慵算海边沙”,以慵懒的姿态描绘僧人对日常琐事的淡然态度,仿佛海边的沙粒,不值得过多计较。接着,“分卫宁甘向七家”一句,通过僧人分发施舍的场景,表现了其乐于助人、甘于简朴的生活哲学。
“篆笔颇疑传枣木,方袍不羡赐兰芽”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篆笔代表了僧人的智慧与修行,枣木则暗示了朴素与坚韧;方袍则是僧人身份的标志,而“不羡赐兰芽”则表达了僧人对物质享受的淡泊,更注重内心的修为与精神的富足。
“名高白社推尊宿,才比红楼更丽华”两句,将僧人与世俗社会进行对比,前者在白社(指僧侣聚居之地)享有崇高地位,后者则在繁华的红楼中追求华丽。这不仅突出了僧人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也体现了诗人对僧人高尚品质的赞美。
最后,“连枉清篇洗尘滓,缄藏留与里人誇”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僧人作品的高度评价,认为它们如同清新的篇章,能够洗涤心灵的尘埃,留下珍贵的记忆供乡邻传颂。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的描绘与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