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
出处:《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其七》
唐 · 杜甫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饥走荒山道。
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
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
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
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
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
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
注释
生不成名:没有功成名就。饥走:忍饥挨饿行走。
荒山道:荒凉的山路。
长安卿相:长安城的高官。
富贵:富贵荣华。
致身早:早日投身仕途。
儒生:读书人。
宿昔:过去的日子。
伤怀抱:感慨和情怀。
七歌:第七首歌。
皇天白日:天空和白日。
速:迅速。
翻译
男子汉如果不成名就老去,三年来忍饥挨饿在荒山流浪。长安城里的高官显贵多是少年,想要富贵就得尽早投身仕途。
山中的读书人都是老朋友,只谈论过去的日子和感慨。
唉,第七首歌悄然结束,仰望天空,感叹时光飞逝,白日迅速消逝。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深沉感慨和哲理思考的诗篇。诗人以"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开篇,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无常和个人抱负未能实现的深切感受。这不仅是诗人的个人遭遇,也映射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许多英雄好汉难以施展抱负的历史背景。
接着,"三年饥走荒山道"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个人的困顿与艰辛。"三年"可能暗示着长时间的饥饿和流离失所,而"荒山道"则是诗人流浪生涯的具体写照,这些字眼传递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感。
然而,诗人的视野并不局限于个人的不幸。在"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这两句中,诗人似乎在对比自己的命运与那些年轻即得志、享尽荣华的朝廷要员。这里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即对于权力和财富集中于少数人的不满。
在接下来的"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中,诗人转向了内心的世界,他与同是山中的儒士交流往事,共同回忆过去,这些对话充满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无情变迁的感伤。
最后,"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则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反思。"呜呼"表达了一种深切的叹息,而"七歌"可能指的是这组七首诗作的完成。"悄终曲"暗示着生命如同音乐般渐行渐远,到了尽头。而"仰视皇天白日速"则是对时间流逝速度的一种无奈和感慨,仿佛在询问苍天为何不给人更多的时间去实现梦想。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次心灵深处的挣扎,是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社会现实以及生命意义的深刻省思。通过对比和反思,诗人在诗中展现了一种悲壮与苍凉,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永恒怀念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