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能招此玉梅梦,花非解语如欲语
不言成蹊桃与李,何敢当此不类歌。
由来画中有新诗,俞君造次以笔追。
浑然莫知诗画异,手与心犹不自知。
红杏花开惊羯鼓,虞美草认歌声舞。
笔能招此玉梅梦,花非解语如欲语。
我生身世两茫茫,独与此花交分长。
书窗有月半弄影,山驿无风远有香。
溪流落英送我别,谁念孤芳增皎洁。
此时我有万斛愁,吹断参差山石裂。
吴霜忽点双鬓华,故人各在天一涯。
南望一枝书断绝,临风不复三叹嗟。
天花何曾著禅定,百忧炼心澄古井。
世有铁心石肠人,举似我诗应首肯。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森罗:众多、繁多。成蹊:比喻事物自然吸引人们的注意。
不类歌:不同寻常的赞美。
新诗:新颖的诗歌。
造次:匆忙、仓促。
浑然:浑然一体,不分彼此。
红杏花开:春天的景色。
孤芳:独自芬芳的花朵。
万斛愁:极多的愁绪,形容愁苦深重。
吴霜:比喻白发,吴地多霜。
南望:向南远望。
禅定:佛教术语,指内心平静、专注。
铁心石肠:形容人非常坚定,不动摇。
翻译
大自然孕育万物繁多,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尤为突出。梅花默默无言却引来桃李,怎敢接受这不同寻常的赞美之歌。
自古以来,画中蕴含诗意,俞君匆忙间以画笔捕捉。
他浑然不知诗与画的区别,仿佛手和心都未曾察觉。
红杏绽放如惊动战鼓,虞美人草随歌声起舞。
画笔唤起我对玉梅梦境的向往,花朵虽不能言语,却似欲诉说。
我的一生漂泊不定,唯有梅花成为长久的伴侣。
书斋月光下,花影婆娑,山间驿站虽无风,香气却悠远。
溪水飘落花瓣,为我送别,无人理解这孤芳的洁净。
此刻我满怀愁绪,连山石也为之震动。
白发突然增添,老友各自天涯。
遥望南方,那枝梅花断了书信,我只能独自对着风叹息。
禅定并非使花开花落,而是百般忧虑净化心灵。
世间有铁石心肠之人,看到我的诗,或许会赞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沈继祖的作品,名为《俞舜俞作墨梅八轴皆取古人诗句请余赋之》。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咏梅花的诗歌,同时也融入了对书画艺术的赞美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天生万物俱森罗,诗人于梅诗独多。”开篇即点明自然界中万物繁荣,而诗人们对梅花有着特别的钟爱,这种偏爱在文学史上也颇为常见。诗人通过这种比较,表达了自己对梅花情感的深厚。
“不言成蹊桃与李,何敢当此不类歌。”这里诗人提到其他如桃、李等花果,但却强调自己的诗歌不会像那些平庸之作一样,而是独树一帜,不同凡响。这种自信也体现了诗人的艺术追求。
“由来画中有新诗,俞君造次以笔追。”接下来,诗人提到了书法与绘画的结合,以及对友人俞舜俞作品的赞赏。这里的“笔追”意味着通过笔墨去捕捉那种艺术的精神内核。
“浑然莫知诗画异,手与心犹不自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书画艺术的高度评价,以及创作时的心灵状态,即便是身为创作者,也难以完全理解和把握这种艺术之美,它似乎超越了常人的感知。
“红杏花开惊羯鼓,虞美草认歌声舞。”这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梅花盛放,如同音乐般令人惊叹;而那不起眼的野草,却也因诗人之笔而显得异常美丽。
“笔能招此玉梅梦,花非解语如欲语。”诗人的笔墨能够召唤出那种清冷脱俗的梅花境界,而这梅花似乎有着自己的语言,却又仿佛在向诗人诉说什么。
“我生身世两茫茫,独与此花交分长。”诗人表达了自己与梅花之间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超越了尘世的纷扰,似乎只有梅花才能真正理解和陪伴诗人的孤独。
“书窗有月半弄影,山驿无风远有香。”这里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场景,窗前有月光洒落,形成朦胧的影子;远方的山中,虽然没有风,但依然能闻到梅花的清香。
“溪流落英送我别,谁念孤芳增皎洁。”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即将离去的梅花的不舍和感慨,那些随着小溪流水飘零的梅花瓣,仿佛在为诗人的孤独加上一份清澈。
“此时我有万斛愁,吹断参差山石裂。”诗人心中充满了忧虑,这种忧虑如同强风般吹拂,使得连山石也似乎要裂开一般。
“吴霜忽点双鬓华,故人各在天一涯。”这里提到了梅花的清冷之美,以及诗人的朋友们各自散去,如同隔着天涯海角一般难以相见。
“南望一枝书断绝,临风不复三叹嗟。”诗人面对南方,心中想象着那已经看不见的梅花枝头,而自己的书信也被切断,无法传达心中的哀伤,只能在风中长叹。
“天花何曾著禅定,百忧炼心澄古井。”诗人通过对梅花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于超脱尘世、达到内心平静状态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他内心的忧虑和痛苦。
“世有铁心石肠人,举似我诗应首肯。”最后,诗人自信地表示,有些人可能心如铁石,但如果要评价诗歌,那么他的作品应该是被首先认可的。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沈继祖对梅花的深切情感,也反映出了他对于书画艺术的高度评价和个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