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觉止能留一宿,桐乡今已住连宵
出处:《南华书事诗 其三》
宋 · 朱翌
真觉止能留一宿,桐乡今已住连宵。
却将膏雨下山去,聊助南溟早晚潮。
却将膏雨下山去,聊助南溟早晚潮。
注释
真觉:深深的感受或领悟。止:仅,只。
能:能够。
留:停留。
一宿:一夜。
桐乡:地名,位于中国浙江省。
今已:现在已经。
住连宵:连续住宿多夜。
却:转折,但是。
将:拿,携带。
膏雨:比喻充足的雨水。
下山去:向下坡或山下流去。
聊助:姑且帮助。
南溟:古代对南海的称呼。
早晚潮:早晚的潮汐。
翻译
真正的感觉只能停留一晚,我现在已经在桐乡连续住宿多日。我却要将这充沛的雨水带下山去,希望能稍微帮助南方的海域涨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翌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厚情感。开篇“真觉止能留一宿,桐乡今已住连宵”两句,透露出诗人在旅途中因天气原因被迫停留,对于身处之地——桐乡,有了一夜甚至更多时间的驻足体验。这不仅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更是一种情感上的投入。
“却将膏雨下山去,聊助南溟早晚潮”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在停留后,对外部自然环境变化的观察和思考。这里的“膏雨”指的是厚重如膏药般的细雨,这种雨水最终汇聚成流,顺着山势而下,参与到了南溟(可能是南海或南方某一特定地区)的潮汐之中。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传达了一种微不足道却又自有其角色的生动情感。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通过对天气变化和个人停留体验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敏锐观察,以及在这种观察中所产生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