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簪抽未得,此别岂忘情
出处:《送元绪上人游商山》
唐 · 姚合
万法空门里,师修历几生。
过来心已悟,未到行弥精。
溪寂钟还度,林昏锡独鸣。
朝簪抽未得,此别岂忘情。
过来心已悟,未到行弥精。
溪寂钟还度,林昏锡独鸣。
朝簪抽未得,此别岂忘情。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万法:指世间一切事物和佛法。空门:佛教术语,指超越世俗、达到空灵境界的门径。
师修:师父的修行。
历几生:经历多世轮回。
心已悟:内心已经有所领悟。
行弥精:行动上更加精进。
溪寂:溪水静谧。
钟还度:钟声回荡。
锡独鸣:僧人的锡杖在寂静中发出响声。
朝簪:早晨的官帽,这里代指世俗身份。
此别:这次离别。
岂忘情:怎能不带有深情。
翻译
在万物皆空的佛门中,师父修行了多少世。经过修炼,内心已经领悟,但行动上更加精进。
寂静的溪流中,钟声回荡,树林昏暗时,僧人的锡杖独自响起。
早晨的官帽还未脱下,这次分别,怎能不带情感。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姚合所作,名为《送元绪上人游商山》。诗中蕴含深厚的禅意和对修行生活的描绘。
"万法空门里,师修历几生。" 这两句表达了禅宗以空性为根本,对一切现象都不执着,通过长期的修行来超越生死轮回。
"过来心已悟,未到行弥精。" 表示诗人对于过去的心得已经有所领悟,但在实践上还需进一步精进,以达到更高层次的理解和境界。
"溪寂钟还度,林昏锡独鸣。" 这两句描绘出一种宁静而超脱世俗的修行环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传达了一种与世隔绝、专注于内心修炼的氛围。
"朝簪抽未得,此别岂忘情。"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即将离别之人的不舍和留恋之情。诗人通过“朝簪”这一细节,传递出一种急切而又无奈的分别心态,同时也透露出对于友情或师承关系的珍视。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离别的一种送行,也是对禅修生活的一种写照。诗中既有深刻的禅理思考,也有细腻的情感表达,体现了唐代诗歌的意境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