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侯重有此节度,人道我卿绝世无
出处:《戏作花卿歌》
唐 · 杜甫
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
用如快鹘风火生,见贼唯多身始轻。
绵州副使著柘黄,我卿埽除即日平。
子章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
李侯重有此节度,人道我卿绝世无。
既称绝世无,天子何不唤取守京都。
用如快鹘风火生,见贼唯多身始轻。
绵州副使著柘黄,我卿埽除即日平。
子章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
李侯重有此节度,人道我卿绝世无。
既称绝世无,天子何不唤取守京都。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花卿:成都猛将的名字。学语:学习说话。
快鹘:疾风中的鹘鸟。
身始轻:身体感觉轻盈。
柘黄:官服颜色。
即日平:很快平定。
子章髑髅:子章的头颅。
崔大夫:指特定人物。
节度:节操和指挥权。
绝世无:世上无人能及。
唤取:召唤。
守京都:守卫京都。
翻译
成都有一位勇猛的将领名叫花卿,就连学说话的小孩都熟知他的名字。他行动迅速如疾风迅雷,面对敌人时,只有在战斗中才能感到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
绵州的副使身穿柘黄色官服,花卿将军很快就能平定叛乱。
子章的头颅血肉模糊,花卿亲手捡起,扔还给崔大夫。
李侯非常看重花卿的节操,人们都说他是世上无人能及的英雄。
既然被赞誉为世间独一无二,那么天子为何不让他守卫京都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花卿的成都猛将,他不仅武艺高强,甚至连小孩子都知道他的大名。诗中用“快鹘风火生”来形容他战斗时的迅猛与激烈,只有在面对众多敌人时,他才显得稍微轻松一些。
接下来的两句提到绵州副使穿着柘黄色的服装,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役会在当日平息。诗中还描述了战场上的残酷景象,小孩的尸体被践踏得血肉模糊,而花卿则手持兵器与敌人交战,甚至还能投掷回去,并且提及“崔大夫”,可能是指某位将领或英雄人物。
最后两句赞美李侯对这位猛将的信任和重用,以及人们普遍认为花卿是一绝世英杰。诗人杜甫由此发出感慨,既然他如此出众,为何天子(皇帝)不召唤他去守卫京都,这里展现了诗人的赞赏之情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渴望。
整首诗充满了战爭與英雄主義的情懷,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英杰未被重用的感慨。杜甫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深厚的历史感和对于勇士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