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八十忍饥熟,兀坐空堂日常旰
出处:《灯下晚餐示子遹》
宋 · 陆游
家贫短衣不掩骭,空庖凄凄灶不爨。
老翁八十忍饥熟,兀坐空堂日常旰。
今年闰馀九月寒,那敢遽议南山炭。
艰难幸复致一餐,餔歠灯前百忧散。
遹子挟册于于来,时与乃翁相论难。
但令歆向竟同归,门前籍湜何忧畔。
老翁八十忍饥熟,兀坐空堂日常旰。
今年闰馀九月寒,那敢遽议南山炭。
艰难幸复致一餐,餔歠灯前百忧散。
遹子挟册于于来,时与乃翁相论难。
但令歆向竟同归,门前籍湜何忧畔。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家贫:家境贫寒。短衣:破旧衣衫。
骭:膝盖。
空庖:空荡的厨房。
灶:炉灶。
忍饥:忍受饥饿。
兀坐:独自坐着。
日常旰:直到天晚。
闰馀:闰月。
寒:寒冷。
南山炭:南山的木炭。
餔歠:进食。
灯前:灯下。
百忧散:愁绪全消。
遹子:儿子。
挟册:捧着书本。
论难:讨论难题。
歆向:学业有成。
同归:共同进步。
畔:背叛。
翻译
家境贫寒衣衫破旧遮不住膝盖,空荡厨房冷灶无人炊烟起。八十岁的老翁忍受饥饿煮熟饭菜,独自坐在空荡的厅堂中直到天晚。
今年闰月九月格外寒冷,哪敢轻易谈论南山的木炭需求。
艰难之中能有一顿饭吃,已是不易,灯下进食愁绪全消散。
儿子捧着书本前来,时常与父亲讨论学问上的难题。
只要能让你们学业有成,共同进步,门前的清静就不会有背叛之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贫困家庭的生活场景。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八旬老翁,衣衫褴褛,家中厨房简陋,炉火不生,生活困苦。尽管如此,他仍能忍受饥饿,独自坐在空荡的厅堂中,直到天色昏暗。由于今年闰月气候寒冷,他不敢轻易期待南山的木炭供应。在艰难时刻,一顿饭成了奢侈,他在微弱的灯光下进食,忧虑尽散。
诗人陆游的儿子遹子带着书卷前来,与父亲讨论学问,他们的对话似乎能带来心灵的慰藉。诗人希望儿子能够理解并接受生活的艰辛,共同面对困难,不必过于担忧家境的不稳定。整首诗以家庭晚餐为切入点,展现了诗人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坚韧态度。